白菜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白菜“味甘,性溫平,無毒,有養胃利水,解熱止咳,消食下氣之功效。”古人的“根上猶沾泥土香,一團清氣潤人腸。”說的便是白菜。

11月24日,由省農科院、省農科院園藝所、夏邑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蔬菜專項地標大白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現場觀摩及測產會在商丘夏邑縣成功召開!羣賢畢至,共話豐收碩果,共鑑優良品種!

走進夏邑縣王集鄉彭井村的寶存種植專業合作社大白菜示範基地,只見180畝的白菜長勢喜人,棵棵油綠水靈,株型緊湊,令人欣喜不已。

夏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近年來,夏邑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地方特色,因勢利導,大力推進大白菜產業發展,常年白菜面積基本穩定在5-6萬畝左右,白菜種植也成爲了夏邑縣引領羣衆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特別是今年以來,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蔬菜專項項目在夏邑縣實施,集成了優質大白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將對加快夏邑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大白菜產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夏邑縣副縣長歐陽健康在致辭中表示將會進一步擴大技術合作範圍,建立起多方共贏的穩固合作關係,爲推進夏邑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技術支撐!

優質豐產是大白菜栽培獲得較高效益的基礎,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確定好栽培時間並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針對當地白菜種植技術不規範不配套,標準化、機械化程度低,栽培管理粗放,病蟲害防控措施不當等問題,項目組集成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爲產區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撐,通過一系列優質品種、標準化技術的落地生根,爲廣大種植戶帶來了質量和效益的巨大提升。採用機械化、肥水一體化、綠色防控、生物有機肥等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實現減少人工約40%,節水、節肥約30%,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病蟲害的發生,在減少化學農藥、化肥使用量的同時顯著提升了白菜的生產品質,實現了優質高效、穩產增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本次觀摩會專家組對20個大白菜品種進行了現場測產,還將通過品嚐方式對不同品種進行感官品質評價,初選出優質品種,建立標準化生產模式,以促進大白菜品種的更新換代、生產更上一層樓,從而助推我省蔬菜產業實現優質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所長張曉偉說道。

現場的20個白菜品種像花兒一樣齊綻放,千姿百態,各有千秋,當天,來自省農科院,商丘市農林科學院,新鄉、安陽、南陽、周口、信陽等農科院的專家對觀摩現場展示的品種進行品鑑,從顏色、形狀、大小、緊實度、菜幫嫩薄、短縮莖大小等指標進行商品外觀打分,從生食後有無甜味、濃重芥味和粗纖維等指標進行生食口感打分,熟食方面,則以風味是否醇正、是否綿軟熟爛、口感爽滑等指標進行打分。

據基地負責人許寶存介紹,他種了20多年的白菜,往年都是粗放型管理,今年有了專家的指導,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學化,白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收益頗爲樂觀,有專家指導心裏有底氣!

河南省農科院推廣處副處長姜鴻勳

近年來,市場對農業的需求越來越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是當今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主線。“四優四化”爲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爲農業產業的升級,提質增效發揮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用。河南省農科院推廣處副處長姜鴻勳表示,夏邑縣是全國糧食產量百強縣,大白菜作爲夏邑縣的地理標誌產品,發展前景較好,希望藉着科技的力量實現大白菜提質增效,實現夏邑縣成爲“優質白菜之鄉”的美好願景。

“含羞翠葉裹素裝,玉貌生成好端莊;若論百蔬誰作首,獨尊白菜可稱王。”一棵白菜的“逆襲之路”來源於科技的力量。通過“四優四化”優質蔬菜項目的實施,將科技優勢轉化爲農業發展優勢,推動更多農業科技成果在夏邑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爲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及夏邑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