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長真的不明白。

這世上的爛劇,怎麼它就這麼多?

前有《鹿鼎記》在線耍猴。

後有《新亮劍》前線恰煙。

可能影視圈也有同行互幫互助的傳統,這不,救星來啦!

它!就!是!

《情深緣起》

別看它起了個晉江新手文的劇名,但其實改編自張愛玲的《半生緣》。

至於爲啥捨棄原名,放着現成的熱度不蹭呢?

相信每一個看過劇的人都會明白。

因爲它從佈景、選角、臺詞、劇情,都搞得西瓜皮揩屁股——一塌糊塗。

我們從顧曼璐說起,她爲了養活一家人,從十七歲開始做舞女,在原著中初登場時,27歲。

而劉嘉玲演曼璐時,已經52歲了。

曼璐對鏡check皺紋,天真發問,這褶子,什麼時候跑到老孃臉上來了?

什麼時候?

你還問什麼時候?

這褶子跑到你臉上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吧(不是)

對不起,沒有說嘉玲姐老的意思,只是這外形狀態和30歲女性,卻是差了點意思 。

而比臉更可怕的是演技,原著中曼璐17歲那年,父親病故,家裏頓時失去了經濟支柱,爲了一家七口不至於餓死,她輟學出去做舞女。

也就是說,她從業完全是被迫的。

可看看嘉玲姐上班這勁頭,就感覺,她挺enjoy的。

小腰一叉,她就是最酷炫的媽媽桑。

所長覺得要是去勸她從良,她能一巴掌呼死我。

就像這樣👇

小步一邁,她就是上海灘大姐頭。

二郎腿一翹,親媽也被襯托成傭人。

就連離家出走,也走出了女魔頭的步伐,彷彿在說“攤牌了,不裝了,百樂門就是老孃開的”。

總之像霧像風又像雨,就是不像顧曼璐。

這裏所長要提一嘴梅豔芳版的曼璐了,同樣是上臺前對鏡梳妝,梅豔芳皺着眉頭,微微慍氣,一下子就能讓所長get到:

她是被迫的。

而曼璐的一生,是被家人榨乾的一生,有時悲從中來,曼璐會傷心不已。

梅姐用哭泣表示悲傷。

嘉玲姐則用巴掌表示悲傷。

曼璐她媽嚇到眉毛離家出走,觀衆又何嘗不是呢?

演技,能化舞女爲媽媽桑。

卻不能讓外露的鼻孔低下頭顱。

而比鼻孔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對俏皮的小辮。

有了雙馬尾的buff的曼璐一路開掛,喜提花魁大賽冠軍。

這是比賽現場👇

看這表情,想必這曲茉莉花給他帶來了不小的視覺衝擊。

劇組顯然覺得嘉玲姐的雙馬尾很贊,比賽結束了也沒捨得拆開。

看看妹妹曼楨緊抿的小嘴

緊張不安的小手

顯然,她也對這樣的姐姐感到陌生。

既然說到了曼楨,我們就要提一下蔣欣了。

原著中,姐妹二人彷彿雙生花。

尤其是成年後的曼楨和年輕時的曼璐,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就連張愛玲本人都建議過:這姐妹倆可以找同一位演員飾演。

因此,歷代半生緣選角的時候,也往這個方向使勁。

(1997年版《半生緣》)

2002年那版電視劇,也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這是曼璐👇

這是曼楨👇

而這部劇中的姐妹倆,不說是絲毫不差,簡直是毫無關係。

張愛玲說曼璐像媽媽,也沒說她就是媽媽啊。

好一幅母慈子孝的畫面,曼璐彷彿在說:

“看,媽媽的好大兒”

單說蔣欣,她飾演的曼楨是二十出頭,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少女。

這顯然離34歲的蔣欣太遙遠了,這不,她只能用瘋狂眨眼來表示對未來的嚮往了。

或許是對純真有些誤解,蔣欣用花籃砸完人後一臉懵逼,彷彿是花籃自己動的手。

可能有時候,純真就是靠一股虎勁纔夠真。

當然了,適當運用道具也能表現純真,只不過曼楨一雙繡口,沒吹動風車,倒吹起了歲月的痕跡。

誰又能想到,純真女孩到聲色犬馬的歌舞廳找姐姐,竟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搖晃的儀態偏離軌道,紛亂的走姿五迷三道,觀衆的忍耐即將被引爆,任誰看了都只想禱告。

禱告過後,所長繼續看劇,萬萬沒想到,曼楨的身材也是如此...

強壯。

看這背影,這還是那個纖細敏感,天真夢幻的少女曼楨嗎?

原著中,曼楨是從善良天真一步步走向悲劇。

甭管後面怎麼樣,起碼一開場是個純情小姑娘,像這樣👇

蔣欣演的時候顯然是着急了,直接一步到位走向悲劇。

表達純真的演法千萬種,蔣欣獨愛八字眉那一種。

輕八字👇

重八字👇

超級八字👇

曼楨和cp世鈞對手戲時,彷彿是鄉村愛情×半生緣的夢幻聯動。

飾演世鈞的是鄭元暢,誰又能想到,這已經是四個主演裏最貼角色的人呢。

只不過近景一拉,富家少爺世鈞彷彿被榨乾了精氣神。

是不是好飯都被曼楨喫了,你看你瘦得都脫相了。

而劇中的最大反派祝鴻才由郭曉東出演,不得不說郭老師很敬業,一張帥臉硬拗猥瑣。

只不過,猥瑣過了頭,倒顯得搞笑。

祝鴻才試圖在車裏非禮曼楨,卻透出一種不知如何下手的尷尬。

還好大姐頭曼璐從天而降,一聲怒吼。

不然我們有理由擔心,孔武有力的曼楨可以將他一拳KO到車底。

和曼璐站在一起,不像她的金主,倒像她包養的小白臉。

選角一塌糊塗,臺詞更是雪上加霜。

曼璐找東西,世鈞問他你找啥?

曼璐說,我的青春、我的眼淚、我的笑、我的哭。

嗯???

曼璐不是曼璐,彷彿是依萍2.0。

人家找刺,你找青春,好傢伙,還挺配。

編劇對瓊瑤的借鑑顯然不止於此,還安排曼璐說了紫薇的詞。

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

到底爲什麼要在張愛玲劇裏硬拗瓊瑤?

翻開演職人員名單,所長悟了,本劇製片人不是別人,正是瓊瑤的兒媳婦兼《情深深雨濛濛》製片人兼《還珠格格》製片人,何琇瓊女士。

而嘉玲姐出演曼璐,也是何女士三顧香港的傑作。

難道說,何女士一忽悠兩忽悠三忽悠,就讓嘉玲姐着了道,感覺自己能勝任30歲的顧曼璐啦?

非也,支撐嘉玲姐接戲的還有另一大動力。

請看這段《嘉玲答記者問》

記者:請問你爲什麼要接《半生緣》這部戲呢?

+0:我相信愛玲姐,我相信劇組。

嗯???

而蔣欣的回答和嘉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我相信導演和嘉玲姐”

所以你們都不相信自己的嘛?

再說回劇情,曼楨和世鈞的相遇也充滿了小言劇的色彩,曼楨拿着寫了沈世鈞名字的字條接人。

好巧不巧,一陣妖風把字條吹跑了,吹到了世鈞的眼皮子底下。

世鈞舉着字條,正好對上了找字條的曼楨。

這機緣、這巧合,好傢伙,這就是命運吧。

然而他倆還沒來得及搞對象,就遇到了一幫討工錢的工人。

純真的曼楨慧眼識珠,一眼發現了人羣中受傷的工人大哥,當即發言。

but!

沒有錢就去不了醫院,要錢纔是最緊要的問題。

不說錢還好,一說錢,曼楨就像打開了靈感的開關,開始站在瑪麗蘇的制高點上激情發言👇

“你們不喜歡我,但我很喜歡去車間,所以讓大哥快去醫院吧。”

曼楨是純真,但不是傻,前腳大哥剛說完沒錢去醫院,她怎麼還在這勸呢。

除了演員和劇情,片頭也相當魔幻。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結果片頭直接放的外灘。

好傢伙,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小時代平行宇宙呢。

片方顯然知道這部情深緣起幾斤幾兩,沒有宣傳,沒有預告,直接上線,改了名字,還把“改編自張愛玲原著”這幾個字偷換下去了。

真,播劇如做賊。

這劇目前播了五天,豆瓣還沒開分,看這一水的一星評論,保守估計能拿到3分的好成績。

而與此同時,兩部老版半生緣倒是在悄咪咪的漲分。

國產劇一代不如一代,彷彿成爲了一個共識。

更別提像《半生緣》這樣人盡皆知,珠玉在前的名作IP,觀衆們苛刻挑剔也是自然,更何況這部劇選角不貼臉,臺詞言情化,劇情缺乏邏輯自洽,也難免會收穫這樣的如潮惡評。

製作方與其緊盯流量和話題,不如踏踏實實創作,因爲真正能留住觀衆的,不是話題和營銷,而是紮實的劇本和精良的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