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卸磨杀驴这招,就是皇帝们惯用的招数。一旦臣子的权力过大,皇帝就会想办法除掉他。愚钝的臣子,想不出应对法,下场就会很惨。知道为自己争取的臣子,要么选择造反,将危机扼杀于摇篮中,要么就是明哲保身小,小心翼翼躲过一劫。想造反,岂是那么容易,回看历史,有几个人成功了?当然,成功明哲保身的臣子,也是少数,但就在这少数中,有个出色的人——郭子仪。郭子仪是权臣们的榜样,世人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据《智囊》记载:当年,郭子仪的小儿子和 升平公主吵架,气恼中,脱口说出:“你以为你是公主,有个皇帝老爹,就可以高高在上,随便摆臭架子吗?要不我爹相让,你爹哪能坐上那个位置。”这话可真是大逆不道,要是皇帝听了,恐怕会以为郭家有谋反之心。郭暧这句话,可能要坑死他老爹了。

升平公主和丈夫吵架,本就生气,现在又听了这话,怒气值更是直线上涨。她哭哭啼啼去找父亲唐代宗告状,想要父亲处置郭家,给郭暧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她这位公主可不是好惹的。

结果,唐代宗听了女儿的话,不仅没有生气,还笑着劝慰女儿:“他这话也没有说错,要不是你公爹没有当皇帝的心思,这天下呀,还真不一定是咱们家的。”唐代宗这话,表明了他对国家的信任。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可见郭子仪多会做人、做事了。

就拿此事来说,皇上不追究,一般人就以为事情了结了,不做过多关注。可郭子仪非一般人,他知道把态度摆正。所以,他揪着儿子就去找皇上请罪,他这态度,皇上还是满意的,一高兴,便劝慰他:“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他们小两口拌嘴的话,咱们君臣就不跟着掺和了。”

这事放普通人家,确实就是一件夫妻吵架的小事,但是放在皇家,就可大可小了,端看皇帝怎么想。皇帝想将此事化小,说明他信任这位大臣,看中这位大臣。否则,一个大逆不道,他就可以除掉郭家。郭子仪有如此大的圣宠,确实让人羡慕,可谁又看到了他为此付出的东西呢?

郭子仪是大器晚成,厚薄激发,他功成名就时,已经59岁了,这搁现代,都是要退休的老人了。《智囊》记载:安史之乱爆发之际,郭子仪有了发光发热的机会,他接连收复长安、洛阳,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他又平内乱、御外敌,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实力。大唐能够稳定下来,他居功至伟。

正因如此,唐肃宗才夸耀他: “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因这句话,郭暧才敢在和公主吵架时,说出妄语,毕竟,这话可是出自唐肃宗。

功高震主,这是将无数权臣逼上了死路的铁律。一代名将,能得皇帝称赞,这是一种荣幸,但同时,这也是危险的信号。《智囊》记载:两京收复在即,唐肃宗就在想着卸磨杀驴了。他询问 李泌: “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李泌表示:“为今之计,俟天下既平,莫若疏爵土以赏功臣,则虽大国,不过二三百里,可比今之小郡,岂难制哉!于人臣乃万世之利也。”

李泌认为,不应该给他们封官位,否则他们位高权重,难以制衡。等天下平定了,封他们爵位,赐他们土地,虽然损了地、损了钱,但他们没有高位实权,威胁性就不大。更何况,有了爵位,他们想世代传承,就会忠君爱国,不敢有异动。

这个建议,确有可取之处,可唐肃宗没有采纳,他想要一劳永逸,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于是,唐肃宗采用的策略是:仗该打就打,打完后,找个借口撤职,放回去休假。相州之战,唐军有着优势,本可以赢,唐肃宗却从中作梗,故意打败仗。他不在意输赢,只为了有个对郭子仪发难的借口。此战后,郭子仪解职,回京养老。之后三年,需要郭子仪上,就把他派出去,不需要他了,就让他回去,真是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对待,虽然不公,但他因此幸运地保住了命。安史之乱后,手握重兵之人,皆没有好下场。唯有郭子仪,因为没有兵权,而保了一命。

当然,郭子仪被留下来,不仅是因为他没有兵权,还因为他有能力。皇帝不可能将老将杀干净,总得留一些放着,否者国家没有打仗的人才,会乱的。

郭子仪被冷落对待,也没有表现出不满,这让皇帝相信他的忠诚,打算把他留着用。唐代宗上位后,他有幸再创事业巅峰。唐代宗不仅重用他,还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暧,用联姻以示恩宠。

一片恭贺声中,郭子仪没有迷失自己,反而越发警惕。他事事以皇帝命令为先,只要皇帝一发话,不管他手上有什么重要的事,他都放一边,屁颠屁颠的跑到皇帝身边,听后调遣。

而且,郭子仪很会审时度势,知道如何避坑。《智囊》记载:当年唐代宗给郭子仪封了一堆官职,郭子仪只接受招抚使,推辞了太尉一职。第一次,唐代宗没有同意,郭子仪没有放弃,又上书推辞,唐代宗这才允了。之后,郭子仪成功抵御叛军,唐代宗论功行赏,升他为尚书令。这个官位,很少授人,因为 李世民就曾任职过尚书令,所以这个位置意义重大。

这个大馅饼,郭子仪可不敢吃,他惶恐不安,跪求唐代宗收回成命。唐代宗告诉他:“仪式都准备好了,安心赴任。”郭子仪还是表示不接受,死活不去任职。无奈下,唐代宗才取消了这个奖赏。

正因郭子仪知深浅,做事有底线,他不贪图高官权位,只求守住当下,这样的心态,让他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保全了自己,得以善终。

故事出自于《智囊》

《智囊》是什么?这是“明代奇才”冯梦龙所著智慧总集,人称“小资治通鉴”。全书收录先秦至明代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加上点评中的同类故事,共有3000多个)。将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现,有趣;然后解读提炼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非常喜欢此书,无论到哪儿,此书都随身必备。曾国藩也对此书颇为推崇,曾谆谆告诫诸位弟弟:“此书务读三遍。”杜月笙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让别人读给他听,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所以,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说心里话,有时你感觉缺少机会,实际是缺少智慧。

疑难之处还有注释,只要识字就能看懂。而且有冯梦龙的分析点评,犹如画龙点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