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小学生家长,家里有个微单相机,但并不会调参数,并不专业;

女儿上幼儿园的四年间,每一次幼儿园的活动,老师都找自己去拍;还包括帮幼儿园写文章、办黑板报、做卫生、采购…可以说毫无保留无私付出,随叫随到,每天往学校跑;

很多事明着是帮忙,其实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你该做的。

家长很郁闷:自己也希望有个人时间啊,而且每次活动都在拍照或者帮忙干活,自己的孩子从来没人陪同,自己做为家长也从来没有安安静静坐那儿参与过一次活动。

好歹几年过去了,现在孩子读一年级了,终于卸掉了这个包袱;

不,新任务才刚刚开始。

一开始,别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会拍照;

然而第一次活动,拍照的家长临时缺位,自己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做个替补拍照。

没想到随后,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第二次活动,家委会会长又找到自己帮忙,说有事拒绝了。

而搞笑的是,第三次活动,家委会会长根本不和自己商量,直接在群里发通知让负责拍照;

很生气又很无奈;

自己本身有些内向加社恐,人一多就会不自觉的紧张,所以每次做这些义务帮忙,内心并不轻松;真的希望可以在角落安安静静做一个家长。

(2)

最近,有则56岁苏阿姨自驾追寻自由的新闻;

已步入人生下半场的苏阿姨,按时结婚生子,抚养女儿长大,外孙也被照顾到了上学的年纪;

然后发现,所有人都在悠闲自得的享受着自己的照顾,每个人喜欢的事都被考虑了,唯独自己的喜欢无人过问;

丈夫的冷漠,挑剔,爱发脾气,让她在家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自己亲外孙一口,丈夫马上冷言冷语来句:有毒;

自己说宝宝皮肤黑,丈夫来句:黑了好。

花的每一块钱都要有记录,否则丈夫又会骂;

自己爱吃辣的,丈夫爱吃清淡的,为了照顾丈夫口味,家里从没有做过一顿辣味饭菜;

两个人生活在永不相交的世界里,从未并肩走路,总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30岁以后,两个人开始分房睡,分上下铺;一个上面,一个下面,各玩各的手机,各听各的资讯。

在2019年,她被诊断出中度抑郁,她开始寻求自我成长;决定通过自驾游经历,感受自由,为自己活一次;

今年9月20日上午,她开始整装待发,体验为自己而活的历程。

3)

小学生的家长活的气愤又无奈,苏阿姨活得又紧张又小心;

可你既然不愿被摆布,就表明立场,拒绝对方啊;

为什么想表达又不好意思,想说又害怕关系破裂,想愤怒又有顾虑;

因为还有很多现实利益的考量。

小学生的家长恐怕损害关系,殃及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害怕会有损失;

还有,自己本身的性格比较软弱,不擅长迂回婉转,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而苏阿姨面对这样一个挑剔,管控,冷漠的丈夫,早就没爱情了,可也并不想和对方离婚;

因为房子是对方的,离了没地方住;自己没有经济收入,离开了对方,生存都难;

思来想去,还是妥协让步最适合。

(4)

所以,想要自由,为自己而活,不是单纯的口号,更不是一次以身明志;

而是日常点滴中的稳定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意识上的强大,敢于为自己发声;为别人做奉献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需要;

有了这些底层的心理基础,再遇到不情愿,不自由时,随时拒绝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

自己没义务每次充当学校活动的摄影师,就直接拒绝,说有事,顾不上;说出差,回不来;说身体不好,顾不过来,随便都是理由;

只要通知对方自己无法负责即可,剩下的就由对方看着办了。

你喜欢吃清淡的,我喜欢吃辣的;

那么做饭时,给你留一份清淡的,剩下的多加辣椒给自己;

对方斤斤计较每一块钱,那就自己学习技能,学着独立,赚钱自己花;

当这一层天花板被打破时,对方的挑剔和强势也就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估计到那个时候,对方会自动的出让空间,把电视所有权让给你,偶尔也可以尝尝辣的;

没有谁是真的不可改变。

(5)

很多时候,对方看似强势,只是自己太容易妥协和让步了;

因为对得失顾虑太多,没有独立能力,内心不够强大;

让对方占据了人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凡事都对方说了算。

要争取权利,活出自我,只要每次遇到不平事时,问问自己:

这件事是否触及底线?

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希望怎么选择?

如果妥协的话,会感受到什么?

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违背自己意愿的,那就拿出勇气,坚持自己的主张。

前提是你得有做选择的能力。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