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小學生家長,家裏有個微單相機,但並不會調參數,並不專業;

女兒上幼兒園的四年間,每一次幼兒園的活動,老師都找自己去拍;還包括幫幼兒園寫文章、辦黑板報、做衛生、採購…可以說毫無保留無私付出,隨叫隨到,每天往學校跑;

很多事明着是幫忙,其實慢慢的,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你該做的。

家長很鬱悶:自己也希望有個人時間啊,而且每次活動都在拍照或者幫忙幹活,自己的孩子從來沒人陪同,自己做爲家長也從來沒有安安靜靜坐那兒參與過一次活動。

好歹幾年過去了,現在孩子讀一年級了,終於卸掉了這個包袱;

不,新任務纔剛剛開始。

一開始,別的家長並不瞭解自己會拍照;

然而第一次活動,拍照的家長臨時缺位,自己糾結了半天,最後還是選擇做個替補拍照。

沒想到隨後,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第二次活動,家委會會長又找到自己幫忙,說有事拒絕了。

而搞笑的是,第三次活動,家委會會長根本不和自己商量,直接在羣裏發通知讓負責拍照;

很生氣又很無奈;

自己本身有些內向加社恐,人一多就會不自覺的緊張,所以每次做這些義務幫忙,內心並不輕鬆;真的希望可以在角落安安靜靜做一個家長。

(2)

最近,有則56歲蘇阿姨自駕追尋自由的新聞;

已步入人生下半場的蘇阿姨,按時結婚生子,撫養女兒長大,外孫也被照顧到了上學的年紀;

然後發現,所有人都在悠閒自得的享受着自己的照顧,每個人喜歡的事都被考慮了,唯獨自己的喜歡無人過問;

丈夫的冷漠,挑剔,愛發脾氣,讓她在家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自己親外孫一口,丈夫馬上冷言冷語來句:有毒;

自己說寶寶皮膚黑,丈夫來句:黑了好。

花的每一塊錢都要有記錄,否則丈夫又會罵;

自己愛喫辣的,丈夫愛喫清淡的,爲了照顧丈夫口味,家裏從沒有做過一頓辣味飯菜;

兩個人生活在永不相交的世界裏,從未並肩走路,總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30歲以後,兩個人開始分房睡,分上下鋪;一個上面,一個下面,各玩各的手機,各聽各的資訊。

在2019年,她被診斷出中度抑鬱,她開始尋求自我成長;決定通過自駕遊經歷,感受自由,爲自己活一次;

今年9月20日上午,她開始整裝待發,體驗爲自己而活的歷程。

3)

小學生的家長活的氣憤又無奈,蘇阿姨活得又緊張又小心;

可你既然不願被擺佈,就表明立場,拒絕對方啊;

爲什麼想表達又不好意思,想說又害怕關係破裂,想憤怒又有顧慮;

因爲還有很多現實利益的考量。

小學生的家長恐怕損害關係,殃及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害怕會有損失;

還有,自己本身的性格比較軟弱,不擅長迂迴婉轉,不知道該怎麼拒絕。

而蘇阿姨面對這樣一個挑剔,管控,冷漠的丈夫,早就沒愛情了,可也並不想和對方離婚;

因爲房子是對方的,離了沒地方住;自己沒有經濟收入,離開了對方,生存都難;

思來想去,還是妥協讓步最適合。

(4)

所以,想要自由,爲自己而活,不是單純的口號,更不是一次以身明志;

而是日常點滴中的穩定經濟收入,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意識上的強大,敢於爲自己發聲;爲別人做奉獻的同時,也要考慮自己的需要;

有了這些底層的心理基礎,再遇到不情願,不自由時,隨時拒絕對方,表達自己的訴求。

自己沒義務每次充當學校活動的攝影師,就直接拒絕,說有事,顧不上;說出差,回不來;說身體不好,顧不過來,隨便都是理由;

只要通知對方自己無法負責即可,剩下的就由對方看着辦了。

你喜歡喫清淡的,我喜歡喫辣的;

那麼做飯時,給你留一份清淡的,剩下的多加辣椒給自己;

對方斤斤計較每一塊錢,那就自己學習技能,學着獨立,賺錢自己花;

當這一層天花板被打破時,對方的挑剔和強勢也就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估計到那個時候,對方會自動的出讓空間,把電視所有權讓給你,偶爾也可以嚐嚐辣的;

沒有誰是真的不可改變。

(5)

很多時候,對方看似強勢,只是自己太容易妥協和讓步了;

因爲對得失顧慮太多,沒有獨立能力,內心不夠強大;

讓對方佔據了人際關係中的強勢地位,凡事都對方說了算。

要爭取權利,活出自我,只要每次遇到不平事時,問問自己:

這件事是否觸及底線?

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希望怎麼選擇?

如果妥協的話,會感受到什麼?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違背自己意願的,那就拿出勇氣,堅持自己的主張。

前提是你得有做選擇的能力。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