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知否》,发现里面有很多细节,从前被我们忽略了,尤其是关于孙秀才这一段,本来写得极为精彩,孙秀才堪称“中山狼”,是一个忘恩负义之辈,求娶了淑兰,却不肯好好善待妻子,反而同妓女厮混在一起,动辄打骂淑兰,在淑兰提出和离至之际,孙秀才还想拿走全部嫁妆,幸好被明兰抓住把柄,才肯罢休。

孙家到底留下了一半嫁妆,表面上看,的确是孙家赢了,但实则孙秀才不知道,盛老夫人写了一封信给盛纮,盛纮凭着这一封信,暗自在金陵中动手脚,彻底断送了孙秀才的前途,孙秀才曾经是神童,盛纮又不是金陵的主考官,凭什么能断送孙秀才前途呢?

文中几处细节提得很好:所谓家族兴盛,得几代人的经营,人脉和地位都非常重要。

你凭什么靠着十年寒窗,就打败了人家几代人的努力?盛家有几个人即将进京考试,盛老夫人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盛纮可以指点一二,有人提出疑惑,既然是主考,盛纮又不是主考官,有没有特权,住进去有什么用呢?明兰当初打哈哈说:我们家书多。

其实不然,这就好比是现在的高考,考官喜欢哪一类风格的文章,有哪些套路可以琢磨,这都有迹可循,除了在金陵中的世家子弟,别人很难寻找到其中奥妙,甚至很多学生可以在笔迹和文风上做些手脚,只需要让考官“记住你”,就能对中榜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暗箱操作,越往高处走水越深。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孙秀才:孙秀才读书挺有天赋的,所以12岁成了秀才,就好比是现在的一些神童,可惜,大多数神童都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仅仅是管教方式不对,而是神童骨子里是骄傲的,他越往高处走他,他的优越感就丢得越快,所谓高处不胜寒,在至高出强者太多,长柏几乎能吊打孙秀才,可惜孙秀才常年待在小地方,根本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的,被人捧了几句,就不知天高地厚。

我们知道,盛家有自己的“书塾”,连齐小公爷和顾家嫡子,都要来这里上学,盛纮本人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早就打通了应试场上的人脉,换句话说,盛纮想让谁中举,或许没那么简单,但是想让谁落榜,却太容易了。

盛纮和盛维是兄弟,一个当官一个从商,盛维在经济上从未亏待过盛纮,盛维的女儿被欺辱了,孙秀才还想参盛家一本,盛纮这样的性格,根本不可能放过孙秀才,盛纮深谙应试场上的奥妙,甚至,当长枫落榜后,他都能去请教主考官,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知道,一般考官都不认识考生,但是有些考官却偏偏能记得住考生的文章,甚至连落榜的原因都能说出来。

说明,只要他们有心作弊,还是很轻易就能阻断一个人的前程。

盛纮拿到盛老太太的书信后,马不停蹄办好了这件事,连一点风声也不露,在全文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后续,不得不说,《知否》这个细节处理得太好了,你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