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AMD宣布要推出Zen3架构的锐龙处理器后,本人就一直心痒痒想要升级一波电脑,毕竟看着Intel这两年的挤牙膏,只能仰天长叹了(害~)。且不说远的,单是500系列主板支持PCIE 4.0和即将发布的Zen3处理器,就足够吸引人了。

本着高性价比(战未来)和自己的视频后期需求,最终我还是对我的腰包下手了。由于不是一整波换机(感觉还是得坐等Zen3处理器的惊喜),CPU 我借了(PY)朋友的3600XT,结合自己有的一些硬件,就随缘入手了主要的三件套,主板、内存和SSD。

先行考虑入手的是技嘉的B550M AORUS PRO主板,原因有几点:诚意满满的13相供电,以后升级Zen 3处理器不用太担心CPU的供电问题,其次是配备了PCIE 4.0规格的显卡插槽和M.2插槽,还有就是,家里第一台电脑就是技嘉的主板,印象中没怎么坏过,可以说是源自于对技嘉主板的好感吧。

技嘉B550M AORUS PRO是mATX板型的主板,所以包装盒设计师方方正正的,正面是aorus大雕的logo,和型号信息。右下角还有个标注“支持AMD RYZEN ZEN2架构CPU”,这波可真香了,我可是奔着ZEN3去的。

背部的信息满满当当,是主板相关卖点以及产品规格的信息介绍。

主板正面,这款主板的用料,给我的感觉还是相当充足的。供电散热装甲、M.2散热装甲以及显卡插槽加固,第一印象分满分。

供电方面,主板采用了10+3相数字供电,同时搭配低电阻式晶体管,相比普通的晶体管,它的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工作温度也更低。毕竟要为下一代ZEN3处理器做准备,供电方面可不能含糊,此外,自己不会经常超频使用,这款主板基本能满足使用了。如果是经常超频的朋友,建议选择规格更高的X570平台。

CPU供电接口是4+4pin,完全能满足我的日常使用和游戏需求了。

内存支持方面,主板配备4个DDR4 DIMM插槽,支持DDR4 4733(OC),最高可扩展128 GB。

主板底部设计了M.2插槽和PCIE插槽各两个,其中,装备了散热装甲的M.2和加固了的PCIE插槽是4.0规格,其余的是3.0规格。

这次亮机的显卡是来自信仰满满的英伟达2060s公版显卡,这张卡刚上的时候,第一时间购入的,显卡的盒子还留着。

新一代30系列显卡已经发布一个多月了,对于我这张“老古董“RTX 2060 SUPER,想跟大家聊一个内容,显卡背部的type-C口最初是为VR设备设计的,但它似乎被大家遗忘了。它不仅能够输出视频画面,还能当作USB口传输数据,对于经常拷贝数据的朋友来说,这个接口是相当实用的。伴随着今年的iPhone 12不再配备充电器,我这个“RTX 2060 super”充电器也即将派上用场了。

内存来自十铨的DDR4 8GB*2,虽然我比较低调,对RGB不太感冒,但鬼使神猜般地,我居然买了RGB的内存条,那就让它点缀主机吧。主要还是看上了它4000MHz的内存频率。

SSD除了一款老旧的256GB M.2固态,我还买了一块全新的技嘉AORUS GEN4 1TB,支持PCIE4.0,官方读取速度为5000MB/s,写入速度为4400 MB/s。相较于PCIE3.0 读写速度的瓶颈,这个读写速度对于制作视频的我而言简直不要太爽。虽然说3.0的3GB/s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我这可是要战未来的。

是骡子是马,总得牵出来溜溜。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测试环节。

忘了补充一下,本次测试的CPU,前面也说了跟一个朋友借(PY)过来的3600XT,6核12线程,3.8GHz主频,目前CPU天梯图排行33,性能比i7 9700KF强。

CPU-Z单核跑分为541.6,多核跑分为4220.1;

国际象棋跑分为23711;

CINEBENCH R15和CINEBENCH R20的跑分分别如下:

RTX 2060 SUPER也算是老显卡了,这里就不为大家做测试了。最后分享一下我最感兴趣的SSD和内存测试。

PCIE 4.0是我升级装备原因之一,但由于测试条件限制,只能为大家展示一下SSD的读写跑分了。为保证发挥PCIE 4.0 SSD的最高性能,我的老款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技嘉AORUS GEN4 1TB则作为从盘测试,分别测试技嘉AORUS GEN4 1TB在主板PCIE 3.0和PCIE 4.0的情况。

本想着用AS SSD跑个分出来看看,没想到这款软件跟鲁大师一样玄学,在PCIE 4.0中,读写速度虽然突破了4000MB/s,但没有达到官方的读写速度,而且总得分情况和3.0的得分相差不大。

于是我换了crystaldiskmark重新跑一次,在这个软件中就比较正常了,PCIE 4.0的速度已经接近官方的标准,而且在3.0的插槽中也跑满了3GB/s的速度。我,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

内存跑分方面,我选择了AIDA64进行测试。由于不知名原因,内存频率被降到了2400MHz,而且内存的读写速度和延迟都非常不理想。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赶紧开XMP搞一搞,不然我这4000MHz的内存不就大型翻车现场了。技嘉现在的BIOS也算是简单明了了,进去之后选择Tweaker,在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选项里面选择Profile1,然后在内存倍频调整选项设置为36,也就是3600MHz,F10保存退出即可。

调整之后,跑分成绩相对正常了很多,除了读写速度大幅提升以外,延迟也从原来的92.2ns提升到了75ns。此外,我又优化了一下内存时序,由24-24-24-58调整为18-18-18-38,最终成绩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且延迟也降低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知识,对于3600XT这颗处理器而言,内存频率为3600MHz是最为合适的。原本我想着把内存拉到正常的4000MHz,依次试了3666、3800和4000,结果发现,内存读取速度降了200MB/s左右,延迟也更高了,到了4000MHz就开不了机了。

理论上,CPU频率和内存频率在相同频率下运行是最合理的。比如说CPU最大支持3GHz,内存也是3000MHz,这是最佳搭配,而内存在3200MHz,那也只能在3000Hz的频率下工作,因为CPU只能支持到3GHz,这就限制了内存性能的发挥。而锐龙系列处理器一直以来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支持内存的频率偏低,这也是我前面建议3600XT搭配的内存频率为3600MHz的原因(3600XT,频率3600,我好像发现了些什么)。

好了,这次的分享到这里结束啦,个人入手的三件套(主板、内存和SSD),整体而言是为5000系列处理器准备,关于本文的跑分测试,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