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據相關記載,夏商周三代,關於“建月”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夏曆,正月建寅;商朝,正月建子;周朝,正月建醜。

星空

夏曆,是使用最久的舊曆。經歷過商周兩朝後,漢朝也就恢復了夏曆,至今仍在延續。所以,一般涉及到傳統曆法歲時,提到的都是“正月建寅”。那麼爲何會是這樣呢?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斗七星”的關係最爲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斗七星”的觀測。

北斗七星

我們所在的位置,位於地球北半球;因此所能觀測到的天文星象,都在北極中天及附近。古代天文中,劃分星空爲“三垣四象”,而中天北極就是“紫微垣”。紫微垣內以紫微星爲中心,稱爲帝星,即北極星。北極星是一顆恆星(永恆不動的星),北斗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古人就根據斗柄旋轉一週的範圍,來劃分周天,《禮記·月令》曰“觀鬥所建,命其四時”。

北斗七星示意圖

古人以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我們按照以北極帝星爲座標,此爲“子”,順時針方向,到“寅”爲斗柄指向正東(三點鐘方向),此爲立春。正月春之始,因此一歲便是“正月建寅、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