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市場觀點普遍認爲中斗室企IPO會繼承膠着時,大唐地產,這家屢屢衝關失敗的房企卻冷不丁地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

在大唐地產之前,今年已有金輝、祥生、上坤等5家房企搶先一步登陸資本市場。儘管看似是一個窗口期,但依然有多家房企被阻攔在IPO的大門外。

《逐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這一輪房企上市潮與之前的有所不同,多數中斗室企是爲了“續命”而非擴張。當房企的融資環境不景氣,IPO是它們僅剩的獲取資金的渠道,這一線生機,必需好好捉住。但通關之路,必然遍佈荊棘。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斗室企IPO闖關難

儘管近年來房企赴港IPO的通過率有所提高,但今年以來在港交所IPO的房企中,多次交表實在是“常態化”操縱。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11月25日)港交所表露通過聆訊的大唐地產是三戰IPO歷時12年。早在2008年前後便已經傳出赴港股上市計劃的大唐地產,時隔10年後的2019年12月才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於今年5月28日失效;時隔三天後的5月31日,大唐地產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終獲通過。

此外,今年已成功上市的5家房企中,匯景、上坤、港龍和金輝都是二次交表通過聆訊,僅有祥生是一次交表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祥生也是最後一家上市的30強房企,這或許爲它加分不少。11月19日通過港交所聆訊的領地團體,同樣經歷過兩次交表。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截至今年11月24日,目前仍在排隊赴港上市的房企尚有8家(含招股書已過期),其中有多家企業都是經由二次遞表尚未完成IPO。如三巽控股,今年10月27日已是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縱觀近期意圖IPO的房企,較爲光鮮的特點是:銷售規模小、資金壓力大,假如按照新近對房企的規束“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來衡量,多數房企也不在安全範圍內。

這或許是更多房企還在資本市場門外踟躕的原因。“資質好的,早就上了,上得晚的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題目,典型特徵是規模相對較小,規模是近幾年才成長起來的。”明源地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告訴《逐日經濟新聞》記者。

“一般能上市的房企要有一定的土地儲備,例如至少按照目前的開發規模來說土地儲備要夠2~3年。假如一直上市不成功,可能由於爲了上市而購買較多的土地儲備,但是錢又沒有融到,導致資金鍊條緊繃。”香港匯生國際融資有限公司CEO黃立衝表示。

李誠是一家中斗室企的中層管理者,他所在的房企目前也正在IPO的過程中,他對未來的房企IPO也持較爲悲觀的立場。

李誠告訴《逐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爲財務數據以及經營數據的題目,目前仍在排隊的房企主要是集中在行業排名30~60之間,個別的更靠後。

“這些企業面臨的題目都類似,就是融資本錢大,銷售數據也不大好看,甚至是‘三條紅線’全踩了,因此難免會在數據上灌水,交易所就會非常小心謹慎的,未來上市窗口還可能會越來越窄。”李誠續稱。

IPO不成的N種結果

描摹完這一批赴港IPO房企的鏡像,資本市場對他們採取謹嚴的立場也能夠理解。

但假如融資渠道沒有辦法買通,這些房企的宿命會是什麼?

“這些企業着急上市,主要也是爲了召募資金,假如一直不成功,則可能由於資金、規模而進入更壞的輪迴,從而面臨掉隊的壓力。”李誠以爲。

這是不爭的事實。中斗室企獲取資金的渠道遠不如大房企豐碩,尤其受到近兩年不少中斗室企債券違約的影響,金融機構會更謹嚴地對待他們。

一位龍頭央企的人士告訴《逐日經濟新聞》記者,“三條紅線”之後,充足的優質糧草和穩健的財務表現,能夠引導評級機構和投資者給予積極評價,有利於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上述央企人士指出,“更低的(融資)本錢意味着更多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將更強,優質土地的獲取將更有比較上風。”

但這些上風,中斗室企並不能夠享有。IPO之外,他們通常只有高息發債或者信託融資的籌錢路徑,但這有如“飲鴆止渴”,在行業普遍利潤率下滑的情景下,房企更可能被拖入深淵。

因此,假如IPO一直停滯不前,對這些中斗室企的打擊將會滲透到方方面面。

艾振強則向記者分析指出,“上市需要做許多工作,也要付出不少本錢,假如沒成功,顯性的損失就是爲上市預備付出的本錢,潛伏的損失就是打擊內部士氣,資本市場對其產生負面評價以及融資更不易。”

是故,這最後的打開融資大門的機會是不容有失的。爲了能夠終極拿到通往資本市場的金鑰匙,所有排隊的房企都在默默地努力中。

“目前我們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融資方面更加優化,以及嚴控項目的違規情況,控制整體的本錢。”作爲一家小型房企總部管理層的林旭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房企也在正排隊IPO的過程中。

逐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