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1月27日电 青砖黛瓦、绿树红墙的建筑群隐于闹市街巷。沿着铺满青石板的幽静步道,走进中法学校旧址、沈钧儒旧居……11月26日,渝中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举行“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网络主题活动。在大溪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朱传富的带领下,媒体采访团先后走进山城步道、马鞍山传统风貌街、第八步道、人和书院等地,在街巷中探寻“老重庆”的传统风貌。

山城步道。 李洁摄

山城步道。 李洁摄

传统风貌区是悠久的城市历史见证,承载了厚重的城市情感。从人民大礼堂侧面一路向上爬坡,穿过大溪沟街道枣子岚垭的街巷,会看到一座小山堡,它两头高,中间低,因形似马鞍得名“马鞍山”。作为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街区和渝中区10个传统风貌区之一的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就位于此地。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南靠枣子岚桠正街,北临大礼堂。从“山下”大礼堂到“山上”马鞍山不过百米,但却是蕴藏一番悠然意境:古树参天、街巷相连,充满历史厚重感的32栋历史建筑点缀其间,“老重庆”的韵味无处不在。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李洁摄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李洁摄

据介绍,马鞍山传统风貌区占地面积约23.05亩,建筑总面积约28254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区实施。建筑修缮过程中以“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传承文化”的设计理念,还原了“青砖黛瓦,绿树红墙”的历史文化风貌,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李洁摄

“这里有沈钧儒旧居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物点7处,风貌优秀建筑2处。未来将与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三峡博物馆联动,依托周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大溪沟文化创意区的整体定位,植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功能,打造成为主客共享的有历史、有文化、有产业、有体验的人文渝中城市会客厅和都市旅游目的地。”渝中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1年7月1日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打造。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辖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风貌街区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载地。目前,渝中区拥有经市政府批准的传统风貌街区总计12处,占全市40%,总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占渝中区陆域面积约10%。

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近年来,渝中区成立了区规划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委员会,建立顶层设计和专业团队,专项开展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历史建筑的组织认定和保护利用的规划管理工作。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渝中区173处现存文物点中,已完成57处的文物保护工程,大田湾体育场等19处文物保护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中国银行旧址等27处已列入修缮计划。12个传统风貌街区中有9个已开工建设,打铜街传统风貌区已完工。(刘政宁、李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