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解放軍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不斷湧現的軍事信息難免讓人感受到假想對手們和解放軍對比時陷入劇本對調。昔日的抗戰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深受火力不足恐懼症影響後最終導致我軍極度重視土工作業和坑道防禦作戰,因爲這是在絕對火力優勢對手面前保存己方有生力量和消滅敵人的重要手段。而火力不足恐懼症傳染到印軍後,這個號稱南亞無敵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也試圖照葫蘆畫瓢,計劃在高原邊境地帶以地道防禦戰術抗衡鄰國。

印軍計劃在高原展開地道戰進行防禦

國人常年來對地道戰可謂熟悉至極,這種起源於抗戰時期華北大平原的敵後遊擊作戰曾經是八路軍正規部隊和地方民兵用於反擊日軍掃蕩的經典戰術。當時八路軍高度缺乏自動武器和火炮,日軍僅靠步兵炮、擲彈筒和機槍就能在陣地戰中具有絕對優勢,而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幾乎無險可守,所以八路軍只能因地制宜在村中利用地形巧妙發掘地道設伏打擊敵人。隨着時間推移,八路軍的地道不但四通八達,而且還具備了獨特的儲存區,並可以防禦敵人的化學武器和灌水攻擊,讓日軍頭疼不已。而日軍也不是傻瓜,他們認爲八路軍這種以弱勝強的獨特戰術可供自己借鑑並用於在太平洋島嶼戰中對付美軍,日軍深知在美軍海陸空立體火力面前無論是地表灘頭陣地會被瞬間摧毀,而集體衝鋒更是白送死,所以戰爭後期日軍開始在一些太平洋島嶼上利用獨特的山林和喀斯特地貌修築了很多要塞坑道。面對利用坑道防禦的日軍,美軍和中國遠征軍都曾在苦戰中損失慘重,硫磺島戰役和松山戰役就是典型代表。

抗戰中八路軍依靠地道戰防禦讓日軍屢屢喫虧

在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以瘋狂投射模式的範弗利特彈藥量反覆轟炸志願軍上甘嶺陣地,以至於主峯高度甚至被硬生生減少了2米之多!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強敵面前,志願軍開始利用上甘嶺乃至朝鮮多山地的特點因地制宜,發揮自己多年來豐富的土工作業經驗,通過觀察敵火炮和飛機轟炸的盲區死角修築了巧妙的坑道陣地。在這種坑道防禦面前,美軍的密集轟炸效率明顯降低,而志願軍卻可以時而進入坑道隱蔽時而進入狙擊陣地,一有機會就派遣小分隊夜間反突擊美軍,結合冷槍冷炮戰術,最終讓美軍及其盟友損失慘重之餘被迫接受了失敗的結局。此外越南也是坑道作戰的高手,在漫長的越戰和之後與解放軍的交鋒中,越軍逐漸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們深知自己在總體火力上明顯處於下風,所以不斷利用山地叢林的獨特地形挖掘了很多坑道防禦對方的進攻,在這種非對稱對決中,對手往往會陷入有勁兒使不上的局面,甚至有生力量也會在不斷在看不到盡頭的拉鋸戰中被消耗。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分隊經常從坑道出發突襲美軍

縱觀以上中外戰例,都不難發現地道/坑道作戰的大背景都是一方在火力嚴重不足的劣勢下使用的獨特戰術。今年印軍在邊境和解放軍發生衝突後,雖然口頭上大話連篇但他們也十分清楚解放軍具有絕對的火力優勢。以遠程火箭炮爲例,解放軍最新型的PHL16火箭炮可以輕鬆覆蓋至少300千米外的目標,此時其誤差還不足30米!而且該炮還可以發射包括750毫米超大型制導火箭彈在內的多種彈藥,並且在10分鐘內完成裝填。而這種火箭炮還僅僅是解放軍火力打擊部隊的一個縮影,所以解放軍地面部隊火力幾乎可謂地表最強,自然是印軍所望塵莫及的。因此,印軍高層纔會借鑑他國昔日戰史後想出地道戰這種古老戰術,據報道印軍決定在高原邊境地帶挖掘幾條鋼筋混凝土地下通道用於在可能的交戰中讓己方山地部隊有生力量隱蔽其中,並在時機成熟時伏擊對方。此外印軍還認爲這種坑道還有保暖能力,入冬後邊境高原的氣溫驟降至零下30度以下,已有多名印軍士兵凍死在哨所內,而印軍本就缺乏過冬物資和冬季營房,而戰略公路又被積雪阻斷,眼看20多萬官兵即將面臨生死考驗。印軍高層表示,坑道中的溫度遠比地表高,兼具保暖功能。

解放軍大量配備的徐工產全地形挖掘機是印軍高度缺乏的

印軍表示,這些將被大量修築的混凝土管坑道直徑約爲1.8-2.4米,而且還在其中佈置了休息室和通風設備,並劃分了武器和物資儲備區,部分地段還有空調。爲防止對方帶有紅外偵察能力的無人機進行定位鎖定,坑道內的管道內層還有縮減紅外信號的塗層,並進行靜音處理以便提升隱蔽性。然而正如印軍的諸多計劃一樣,這種本質上就落後時代的選擇也面臨很大困難,因爲昔日中日越的地道/坑道戰所在環境爲平原、島嶼和雨林,而非高寒的冬季高原,因此對施工者的挑戰相對有限。而冬季的邊境高原氣溫之低不難想象,連罐頭食品和飲料都被凍得邦邦硬,更不要說土石,此時用鐵鍬和十字鎬砸下去完全不可能鏟動,甚至充其量在其表面啃下一層皮或只冒火星。要想在這種環境中有效進行土工作業,就離不開高性能的全地形挖掘機,但這種早已在解放軍內得到普及的設備在印軍內不但數量少得多,而且對印軍而言如何將此類設備運上高原也是很大問題。目前印軍邊境部隊最重要也是少數幾條交通要道之一的NH1戰略公路已因暴雪被徹底堵塞,而且這條公路上有的路段寬度之窄只能讓一臺普通卡車通過,如果卡車攜帶挖掘機,其通過率必然會下降到根本無法接受的地步。

解放軍各類鑽地彈足以輕鬆摧毀混凝土要塞

換而言之,即使印軍開掛修築了大量坑道,也不可能使其重演當年志願軍在上甘嶺的輝煌。首先成功的坑道戰需要內部複雜而四通八達的結構,才能真正保證己方部隊身處其中時最大程度避免被敵方優勢火力殺傷,而印軍顯然不可能短期內完善到這個地步。而且坑道施工時其洞口的地表必然會在空曠缺乏植被掩護的曠野中清晰可見,再加上坑道區溫度的變化,這就會讓對方無人機哪怕只使用常見的紅外和熱成像系統也能輕易定位。隨之而來的則是各類身管火炮、火箭炮發射的鑽地彈,目前解放軍的鑽地彈可以輕鬆貫穿幾米厚的混凝土工事,自然也可以順利摧毀其坑道。哪怕沒有深入破壞其內部,只是破壞其出口和通風口,也無疑會讓躲藏在其中的對方官兵面臨迅速缺氧且無路可退的境地。此外在步兵攻堅戰中,解放軍步兵也堪稱經驗豐富,例如抗美援朝後期志願軍曾巧妙地依靠土工挖掘和爆破手段配合,巧妙地摧毀了美軍的坑道陣地;在對印反擊戰中,解放軍噴火兵和火箭筒手也曾在步兵分隊配合下大量摧毀了印軍大量半地下地堡。如今,解放軍步兵的戰術和攻堅武器水平也大幅提升,自然在反坑道水平上進步非凡,所以印軍這種看似突發奇想的戰術,到最後只能成爲拙劣可笑的班門弄斧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