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西漢時期的權臣,他一生中做過的最著名的事,莫過於廢除西漢第四位皇帝劉賀、擁立漢宣帝劉詢爲帝這件事情了。

繼伊尹後,霍光是第二位行廢立之事的權臣。這也使得後人將伊尹、霍光兩人合稱爲“伊霍”,後世出現的那些權傾朝野的權臣,都會被時人比喻成“伊霍”,抨擊他們是否要行“伊霍之事”。

而在霍光行廢立之事的過程中,就不得不提一個促使霍光下定決心廢帝的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田延年。

田延年是霍光掌權時期的親信,也是他最得力的部下。田延年之所以能得到霍光的信任,不是因爲他會阿諛奉承,而是靠他自己真材實料的本領。

田延年在他青年時代就表現出過人的才幹,因此被霍光徵召,不久就被任命爲長史。後來,霍光見自己的故鄉河東郡治安十分混亂,地方豪強、盜賊在郡內橫行霸道,於是便任命田延年爲河東太守,要求他將河東整治好。

田延年到任後,沒過多久就把河東郡治理的井井有條。在地方政績的突出,再加上霍光的提拔,沒多久,田延年就被徵召回京,升任大司農,掌管全國財政大權。

漢昭帝去世後,因爲沒有留下子嗣,霍光等大臣只好擁立昌邑王劉賀繼任皇位。只是劉賀此人品行不正、荒淫無道,霍光爲此非常後悔,想廢掉劉賀另立皇帝,但是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就找田延年來商量此事。

田延年膽大且忠誠,聽到霍光要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也不驚慌,立刻爲霍光出謀劃策,勸道:“將軍是國家的柱石,您覺得這個人不適合做皇帝,那爲什麼不奏請太后,另立一位賢君?”

霍光說道:“我現在確實想這麼做,但不知道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先例?”

田延年見霍光聽了自己的話後,還是有所顧慮,又勸道:“伊尹是商朝的宰相,曾經廢掉商王太甲,保全了宗廟社稷,後世都稱讚伊尹是忠臣。現在將軍如果能這麼做,便是漢朝的伊尹啊!”

在田延年的一再勸說下,霍光終於下定決心行廢立之事。一次朝會中,在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殺死誰”的威脅下,霍光成功裹挾羣臣,廢除了劉賀的皇帝之位,另外擁立劉詢爲帝。田延年也因爲擁立之功,被封爲陽成侯。

也許是因爲自覺自己勞苦功高,在經過廢立之事後,田延年變得專橫跋扈。有一次,田延年不知道是因爲什麼緣故,在宮中拿着兵器,衝撞皇帝的車隊。不僅如此,田延年身爲大司農,掌管全國財政,身負如此重任,他卻拿着手上的這份權力,大肆貪污斂財。在負責修建漢昭帝陵墓期間,田延年利用手中的權力,虛報公賬,前後貪污了三千萬銅錢。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田延年貪污的證據被有心人收集到手,並且上書向漢宣帝告發。事情鬧到漢宣帝那兒,紙是包不住火了,霍光見田延年貪污的證據確鑿,也放棄了保住田延年的想法。

就這樣,專橫跋扈的田延年,見大勢已去、無力挽回,便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自刎,落得個畏罪自殺的下場。

一個如此悲劇的人物,在兩百多年後的東漢,開啓漢末亂世的梟雄董卓,卻在一次朝會上說自己願意成爲田延年一樣的人。

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爲董卓在佔領洛陽後,想要效仿霍光行廢立之事,就在朝會上,以霍光廢帝的事情爲例,自比田延年,也就是威脅羣臣,誰反對就立刻處死。

與霍光廢帝的時候不同,面對董卓的大逆不道,時任尚書的盧植選擇站出來抗辯,董卓被盧植頂撞的無言以對。董卓行廢立之事不成,心裏氣憤不已,也只有草草地結束了朝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