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上西南,長長的大路,寬寬的寶船!娘,娘,上西南,騮騮的駿馬,足足的盤纏!娘,娘,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緣!”

這段話是電影《紅高粱》裏的一段臺詞,是爺爺喊給被日軍炸死的娘聽的。

祖輩相傳,西南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是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民間爲逝者指路:西南大路。

據民間傳說,天地的四面八方分爲四道,東南爲禽道,西北爲獸道,東北爲鬼道,西南爲神道。

這裏所說的西南,就是今天的貴州,古代被稱爲黔的地方。

另外,西南在易經八卦中屬於坤卦,而坤卦是一個純陰之卦,其辭曰:“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由此看來,在民間,西南是個頗具神祕色彩的方位,而那裏的貴州自然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神佛之道難懂,易經之理難喻,今天我們說說和貴州淵源極深的三個歷史人物,順便從中探索一些相關的奧祕。

王陽明

01

1506年冬天,也就是明武宗正德元年,一位24歲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時任兵部武選司主事。

因他不滿宦官劉瑾擅政,上書皇帝,從而得罪了這位皇帝的寵兒,落得個被扒了褲子,廷杖四十,貶至貴州龍場驛棧驛丞,這個人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王陽明。

當京城裏的人們都沉浸在新春的喜悅之中時,他卻孤身一人離開京城而遠去,刺骨的寒風吹得人睜不開雙眼,昔日的知己湛若水望着他那落魄的背影,隨聲嘆道:“伯安此去無生還之望矣!”

王陽明迎來了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病軀,羞辱,憤怒,還有錦衣衛的追殺,王陽明的處境確實糟糕透了。

他一路狂奔到了杭州,扔下一首絕命詩,然後縱身一躍跳進了錢塘江。

世人都以爲他死了,而他卻還活着。

這樣做只是爲了忽悠那些兇殘的錦衣衛。

隨後,他偷偷地告別了父親,帶着3個隨從,朝着那個叫貴州龍場的地方奔去。

到達龍場後,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爲那不是個好地方。“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野獸出沒,瘴癘橫行,那裏的一切都沒有開化,真是一個蠻荒之地。

王陽明悲從中來,但是王陽明並沒有自甘沉淪。

在這個貴州龍場這個地方,他野居於石洞裏,然後深研儒學,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隨後又寫下了“教條示龍場諸生”,提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弟子帶着疑惑問他:“南山裏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

他回答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此番對話,流傳千古,而王陽明終成一代心學宗師,也成爲了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的聖人。

而造就他的是西南蠻荒之地:貴州。

沒有貴州,就沒有“龍場悟道”,也就沒有聖人王陽明。

02

清道光二十年(1840),原本少年得志、一路青雲的胡林翼,其人生道路突然開始崎嶇起來。

他雖然沒有王陽明那樣的狀元父親,但也不錯,他父親胡達源是探花。

他從小不僅書讀得好,而且會玩,是當時的“京城N少”之一。

隨後,憑着優異的成績考中進士,入翰林,風光無比,前途無量。

1840年,年僅28歲的他就擔任江南副考官,但黴運降臨了,正考官文慶犯法,胡林翼也遭到了處罰。

人一旦倒黴起來,喝涼水都塞牙縫。

1841年,剛剛折騰完科考案的胡林翼又接到了噩耗,其父胡達源去世。

胡林翼只好回家丁憂,等到完成守制,他發現親情和事業都跌入了深淵。

最後在朋友的贊助下,總算湊夠了數萬兩銀子,買了個知府頂戴,然而,到哪個地方去上任呢?還是貴州!

1846年,胡林翼來到了貴州。

這裏地瘠民乏,道路難通,而且土匪橫行,盜賊蜂起。這和先進、繁華的京城,還有富庶的中原或東南沿海州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這一切看起來很容易讓處於人生低谷的胡林翼徹底沉淪,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胡林翼在這裏開始了他的脫胎換骨之路。他開始由養優處尊的京官轉變爲辛辣幹練的地方官,也由沾滿紈絝習氣的官宦子弟轉變爲朝廷的棟樑之才。

安順、鎮遠一帶的盜匪橫行,胡林翼就專門幹起了“兵事”。他仿照明朝戚繼光的方法來練勇士,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從而“擒劇盜,靖苗氛”,並且不斷總結,最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用兵方法,即“胡氏兵法”。

胡林翼平定了貴州的匪亂,聲名大振,成爲了當時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隨後,湖南境內爆發民亂,平亂專家胡林翼再次大顯身手。

幾年之後,時代再給了胡林翼一個大機遇,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這使得胡林翼迎來了人生的巔峯,獲得了“晚清中興名臣”之譽。

然而,讓胡林翼脫胎換骨而實現人生大轉折的還是那個地方:貴州!

03

胡林翼號潤芝,湖南人。

歷史總有些巧合,比他晚八十年出生的一個湖南人也叫潤芝,只不過他姓毛(後改潤之)。

1934年12月11日,經過湘江血戰而傷亡慘重的中央紅軍進至湘桂邊境的通道縣一帶。

此時,中央紅軍若按計劃北去湘西會合紅2、紅6軍團,必然要和以逸待勞的優勢國民黨軍決戰,那將會有覆滅的危險。在此危急關頭,潤芝先生根據當面軍事態勢,力主放棄原定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擺脫敵人,爭取主動。

潤芝先生的建議終於被接受了,15日,中央紅軍佔領貴州省黎平。進入貴州這個地方以來,潤芝先生一直在思考着這支隊伍的前途和出路。

18日,局裏在黎平開會。潤芝先生說出了初步想法,即在川黔邊創建蘇區,這一建議再次被接受了。

1月7日,佔領了遵義。15~17日,在潤芝先生等人的倡導下,局裏在遵義城召開了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了過去的錯誤,制定了紅軍以後的任務和戰略方針。

另外,坐了近三年冷板凳的潤芝先生再次回到了核心領導崗位(由三人組成)。

遵義會議成爲了黨和軍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而這一切還是孕育在貴州這個地方。

在這裏,紅軍扭轉了被動,由瀕臨絕境到重獲生機,而潤之先生,也實現了人生轉折,從此崛起,不再跌倒,四渡赤水,化兇險爲奇夷,再到一路北上,逃出生天。

結語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很多政治家在此磨礪或鍍金。

也許是後人找到了規律,也許是無由的巧合。

近五百多年來,追尋着那些歷史人物和事件,不難發現,貴州並不是窮山惡水之地,也不需套用“好客貴州”這類的話語。

它是神奇的,從瀕臨絕望到希望,到涅槃重生。

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它也是美妙的。

#歷史冷知識##學問分享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