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在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一个特殊的“客厅”让村民赞不绝口。在这里,不仅读书看报有一杯热茶、农技培训常有常新,村民们还能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决策……

近年来,我市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对全市400个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打造“客厅式”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睦邻客厅”,村民在“睦邻客厅”可以找村干部帮忙代办所有业务,实现了“小办公、大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跑路、时间长、办不成”等问题,“小客厅”撬动了“大治理”。

资料图

“睦邻客厅”是啥样?

“大厅”变“客厅”,服务更舒心

11月23日上午,在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72岁的村民吴明贵正在翻阅农技推广基本知识读本。“以前村上哪有这样既安静又舒适的地方坐下看书哦!”吴明贵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环境变好后,像他一样来“睦邻客厅”打发时间的村民还真不少。

2018年7月,郑家村“睦邻客厅”正式投用,这是我市首个“客厅式”村级服务大厅。在“睦邻客厅”,不仅村干部值班有了专门的区域,还有供村民休息的“客厅”,“客厅”里布置了茶几、沙发、饮水机、空调、书架、便民触屏一体机等设施设备,让办事村民在便民服务大厅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大厅”变“客厅”。实施以建设村党组织阵地和标准化村级党群服务活动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磐石工程”,从2018年起,按照“办公+休闲”功能多元化、“人工+智能”办事便捷化、“服务+测评”工作贴心化的理念,我市投资350余万元将全市40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全部升级为服务“客厅”。

从“大厅”到“客厅”,转变的不仅是面貌,还有村干部的办事作风。依托“睦邻客厅”,我市将医保、民政救助等服务事项集中于办事区,实现了办事不出“厅”;对延伸至行政村服务点的45项事项提供“一站式”办理,让“数据”替村民“跑腿”;实现了咨询、办事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忙时、闲时一样耐心。

资料图

“睦邻客厅”有啥用?

“民事”变“家事”,办事更暖心

“老梁,办啥事哇?”11月24日,尽管温度降到了个位数,但武胜县鸣钟镇龙庙村“睦邻客厅”依旧很暖心。还未等村民梁洪忠的双脚完全迈进大门,坐班的村干部钱安明便起身忙打招呼。

“请你帮我办个自来水开户手续!”梁洪忠一边回答,一边递上身份证。而此时,该村第一书记文道才又迎上来,告诉老梁在一旁的沙发上休息一会儿,喝杯热茶。

“现在来村上办事,不止是接待很周到,事情也办理得漂亮。”梁洪忠说,遇到需要跑镇上的情况,也是由村干部全部代办,办理完成后,还会第一时间反馈。“比如办证件,他们会及时把证件送到家里,很暖心!”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村干部更上心、村民更放心。“睦邻客厅”建成以来,充分发挥其中枢调度作用,各地还实行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主动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为群众代办服务1500余次。

与此同时,各地还在“睦邻客厅”设置“服务公开板”,利用村务意见栏、党员微信群等渠道,线下线上收集民意,利用“大数据”平台,将群众呼声最高的事项分为八大类,绘制“党旗飘、民事了”地图,实时跟踪、限期销号;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限时办理制,确保办理事项高质量,真正解民忧、解民难。

资料图

“睦邻客厅”有何益?

“他治”变“自治”,管理更称心

“以前村民有了矛盾纠纷,我们三天两头跑、白天黑夜去,效果不一定好。现在他们自己就能解决问题。”11月23日,谈起村里的变化,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杨福平略显兴奋。

今年,在“睦邻客厅”举办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考核评判会等活动的启发下,该村又建立起了“村民小组议事会”自治组织。通过有效发挥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组长等“微治理”主体作用,桅子村从“面子”到“里子”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高效能自治化解“家长里短”。相隔不远,同属柑子镇的金关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集体议”的热情也被点燃。

“现在凡是涉及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才能执行。”村民钟昌明回忆起不久前举行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情形时感慨道,民意民声有地方表达,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大家参与村上事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从爱理不理到自主管理;从柑子镇到邻水县、乃至全市。依托“睦邻客厅”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正在全面形成。

“村民们称了心,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自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好、用好更要管好。下阶段,将加强对“睦邻客厅”的运行监管,确保“睦邻客厅”真正变成村民的“家”,真正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本报记者站 陈海彬 张天文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师帅)

编辑:李玉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