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80岁老母到街上去取养老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拿着存折,先排号,再排队,取一次钱,几乎要耗掉半天。时间成本极高。

后来,服务大厅多了一台智能取款机,排队时间减少一半以上。放入存折,输入密码,选择语言种类(汉语/英语),选择服务类型(存款/取款/查询……),吐钞,取钞,退回存折。

就这么几个流程,90%的老年人不会操作。纷纷请我帮忙。帮一个老人搞定,下一个老人又来请我帮忙。

一不留神,就帮了10几位,看着后面长长的队伍,我耗不起了。非常不情愿地拒绝了排到身边的一位老人,告诉他我还有事,请他找别人帮忙。他很失落地再次求我:再帮一个嘛,再最后帮一个嘛。

心一软,又帮了一个老人。结果,后面的老人继续求我……招架不住啊。

看着这些乡下老人不能操作如此简单的智能服务终端,心里颇不是滋味。毫无疑问,他们已经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

好在那里还保留了一个人工服务窗口,找不到人帮忙的老人,只好消耗更多时间耐心等待人工服务窗口。

在有些上档次的医院,老年人如果不会用智能服务终端,别说看病,就连挂号也不成。

即便是我这个2014年开始玩微信的人,面对这些智能服务终端也常常要反复多次才能搞定。那些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的乡下老人,只能望“机”兴叹。

医院工作人员说:如果不会使用智能服务终端,请到小医院去通过人工服务窗口挂号。

虽然说得很客气,听起来还是一肚子气。

在很多服务窗口,现在都大量使用智能服务终端,效率大大提升,但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慢慢成为被忽略的人群。

有位老人拿着现金去交医保,结果被告知不收现金。有位老人到地铁站乘车因为没有健康码被拦下。曾经走四方的父辈现在举步维艰。还有老人拿着现金在超市买不了东西。

一些服务机构也不愿意为了这些笨拙的老年人,专门开设人工服务窗口,增加服务成本。

以前叹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老年人叹息不会操作智能终端,“办事之难难于上青天”。

咋办?

最笨的办法就是让子女陪同办理。

可是子女有子女的事情,不一定每个子女都有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教会老人使用各种智能服务终端。有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老年通过学习是可以掌握这些新机器的。

第三个办法,让智能服务终端再“傻瓜”一些,降低老年人学习操作难度。

第四个办法,服务机构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哪怕增加成本也必须保留。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口号。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缩小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通知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方式拒收现金”………

但愿这个通知能落实到位,让全国2亿老人笑逐颜开。倘若你我的老父老母还能独立地解决一大堆生活事宜,作为子女的我们其实也是一种解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