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80歲老母到街上去取養老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拿着存摺,先排號,再排隊,取一次錢,幾乎要耗掉半天。時間成本極高。

後來,服務大廳多了一臺智能取款機,排隊時間減少一半以上。放入存摺,輸入密碼,選擇語言種類(漢語/英語),選擇服務類型(存款/取款/查詢……),吐鈔,取鈔,退回存摺。

就這麼幾個流程,90%的老年人不會操作。紛紛請我幫忙。幫一個老人搞定,下一個老人又來請我幫忙。

一不留神,就幫了10幾位,看着後面長長的隊伍,我耗不起了。非常不情願地拒絕了排到身邊的一位老人,告訴他我還有事,請他找別人幫忙。他很失落地再次求我:再幫一個嘛,再最後幫一個嘛。

心一軟,又幫了一個老人。結果,後面的老人繼續求我……招架不住啊。

看着這些鄉下老人不能操作如此簡單的智能服務終端,心裏頗不是滋味。毫無疑問,他們已經被時代遠遠地拋在後面。

好在那裏還保留了一個人工服務窗口,找不到人幫忙的老人,只好消耗更多時間耐心等待人工服務窗口。

在有些上檔次的醫院,老年人如果不會用智能服務終端,別說看病,就連掛號也不成。

即便是我這個2014年開始玩微信的人,面對這些智能服務終端也常常要反覆多次才能搞定。那些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鄉下老人,只能望“機”興嘆。

醫院工作人員說:如果不會使用智能服務終端,請到小醫院去通過人工服務窗口掛號。

雖然說得很客氣,聽起來還是一肚子氣。

在很多服務窗口,現在都大量使用智能服務終端,效率大大提升,但處於弱勢地位的老年人,慢慢成爲被忽略的人羣。

有位老人拿着現金去交醫保,結果被告知不收現金。有位老人到地鐵站乘車因爲沒有健康碼被攔下。曾經走四方的父輩現在舉步維艱。還有老人拿着現金在超市買不了東西。

一些服務機構也不願意爲了這些笨拙的老年人,專門開設人工服務窗口,增加服務成本。

以前嘆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現在老年人嘆息不會操作智能終端,“辦事之難難於上青天”。

咋辦?

最笨的辦法就是讓子女陪同辦理。

可是子女有子女的事情,不一定每個子女都有時間。

第二個辦法是教會老人使用各種智能服務終端。有些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老年通過學習是可以掌握這些新機器的。

第三個辦法,讓智能服務終端再“傻瓜”一些,降低老年人學習操作難度。

第四個辦法,服務機構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哪怕增加成本也必須保留。以人爲本,不是一個口號。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縮小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通知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各種方式拒收現金”………

但願這個通知能落實到位,讓全國2億老人笑逐顏開。倘若你我的老父老母還能獨立地解決一大堆生活事宜,作爲子女的我們其實也是一種解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