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快評

作爲疫情的受害者,他最需要的是同情與關懷,而不是毫無依據的譴責。

隨着冬季的到來,再加上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愈發嚴重,近期國內一些地區出現了零星確診案例,讓不少人原本已經舒緩的心情又緊張起來。日前,天津一位居民確診,其所在小區被列爲高風險地區以後,輿論場上就出現了一些異樣的聲音。

其實,這位居民已經爲自己的確診感到十分愧疚。他回憶起來:自己曾在不久前與朋友相約喫了頓午飯,就是因爲這頓半小時的午餐,讓朋友成了密切接觸者,存在被感染的風險。他道歉以後,儘管一些通情達理者表示理解,但仍有一些人不依不饒。網上出現了所謂“確診者有罪論”——要讓確診者承擔干擾城市正常運轉節奏的責任。

疫情發生後,並不是沒有確診者被追究法律責任。但是,這只是針對確診者明知感染故意“傳播”給他人的行爲。不論是從道德倫理還是法律法規的層面,都應該給予其相應的懲處。但是,目前的信息顯示,天津的這位患者根本沒有惡意傳播病毒。作爲疫情的受害者,他最需要的是同情與關懷,而不是毫無依據的譴責。

不少網友受到網絡泛娛樂化思維的影響,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只不過是“開個玩笑”而已,並非出於惡意。但是,網絡發言也有邊界,不允許涉嫌侮辱他人人格、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拿他人的不幸與委屈開玩笑,真的不好玩。

除了語言攻擊,天津這位確診者及其家人的個人信息泄露以後,遭到了來自陌生人的騷擾。人們不免要問一句,在患者個人信息理應受到嚴格保護的情況下,諸如詳細住址、手機號等不必公開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當然,這類案例的具體細節各不相同,信息泄露的具體原因並不一致,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兩種常見情形。首先,只要沒有引來更大的麻煩,信息泄露的受害者往往不會追責,或者不知如何追責。尤其是在面對“確診者有罪論”的壓力時,他們更容易陷入焦慮情緒,產生自我懷疑。他們可能會不斷地向周圍人道歉,而無心追究他人的侵權責任。

再者,從患者接受病毒檢測到確診,以及後續有關部門實施防控,儘管這其中涉及的工作環節很多,可一旦發生了信息泄露,就必須徹查到底,開展追責行動,這也是精準化防控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防疫工作常態化的形勢下,我們不能忽視對確診者及其家人正當權益的照拂。解決好上述問題,對最終戰勝疫情也將大有裨益。

撰文/黃西蒙

微信編輯/王鐘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