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我被组织选派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火花镇克田村第一书记,自我驻村工作以来,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龚标走访贫困村民

我叫龚标,现为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火花镇克田村第一书记。

由于火花镇克田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发展滞后,缺少集体经济,群众发展观念落后,贫困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思想意识浓厚,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缺少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

我常说,干工作,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为了把工作局面打开,从驻村工作开始,我就把政策宣传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和重要内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院坝会和逐户走访等方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

克田村纳翁组韦小全家,系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韦小全小学毕业,妻子轻度智障,长女、次女均在达邦小学就读,韦小全由于过去对脱贫攻坚政策了解不多,脱贫致富无信心、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无思路、无产业,不愿劳作、得过且过,属脱贫攻坚“坚中之坚”。我任克田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我和其他驻村工作的同志、结对帮扶干部,共到韦小全家中宣传政策、走访慰问、交心谈心29次,韦小全思想观念逐步转变过来,从“党委政府不会让我饿死”变为“我要脱贫致富报答党委政府恩”,积极配合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找驻村干部制定脱贫计划,要求帮助安排务工和加入合作社增加收入。针对韦小全家实际情况,按“一村七员”政策安排韦小全作为保洁员每月增收400元,加入村合作社每年分红600元,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增收1500元,2019年韦小全家人均年收入达到4500元,实现脱贫目标;村委会还扶持韦小全家种植了7.6亩冰脆李,全面挂果后每年还将增收20000元以上。

要致富,先修路。克田村以前修建的一些通村公路由于地质灾害原因已无法通行,外面的各种物资无法运进克田村、村里的农土特产品不能运出村外去销售,严重影响脱贫攻坚。为了尽快完善克田村交通环境,组织修建了打厂组至交艾组、打厂组至卡才组硬化公路7公里,拓宽硬化大院组、小院组通组路6公里、硬化397户联户路共26公里、401户庭院12000平方米。

由于克田村饮用水源点少、四季水量不稳定,我就带领其他驻村干部翻山越岭、穿沟过壑,走遍了克田村大小山坳9座、沟壑13条,找到新的水源点3个,在大院组、小院组修建6个小水窖,在克田组、打厂组修建人饮工程提灌泵站2个,有效解决了克田小学师生139人、8个村民组176户70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解决了交通、饮水的同时,我还统筹考虑解决群众文化生活基础设施问题,积极争取县直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帮助解决资金156万元,安装纳云组、纳球组、克田组太阳能路灯160盏;修建了该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1个水泥地面篮球场,安装了一付蓝球板、两张乒乓球桌。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牢发展基础,加快了克田村的脱贫攻坚进度,提高了脱贫攻坚成效。

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

我深有感触的是克田村在创办生猪养殖场之初,在动员农户签字利用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时,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我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分头动员贫困户,平均到贫困户家中苦口婆心宣传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不下5次。后来养殖场建成购进猪仔后,由于当地村民不懂新的饲养技术,又无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我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就亲自管理,不懂技术买来书籍现学现用,临近大年三十,我和村支书都还养猪场配猪料、看猪吃、盼猪长,当时道路塌方车辆不能进出,我就同村支书亲自搬运饲料。

在工作保障上,村委会住宿房间不足,我就亲自找村民为其他驻村干部租房;每天入户工作回到村委会,大家都很疲惫,我就亲自为大家做饭做菜,让大家吃得可口一点。

在服务群众上,贫困户家中有困难,我就亲自登门帮助协调解决;贫困户家中有人生病,我就亲自登门看望和联系医生。通过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村民、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的信赖,打下良好工作基础,汇聚脱贫攻坚合力。

如今的克田村,经济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村里利用产业发展资金180万元修建了一个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2000头,第一批已出栏935头,纯利润10万元,带动8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50元以上,集体经济超过3万元。通过精准到户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家庭养牛36头,种植李子52亩,带动贫困户22户年均增收10000元。蜜蜂养殖100箱,带动1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元。种植葡萄650亩、李子650亩,带动3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7000元。真正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致富。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李析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