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我被組織選派爲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火花鎮克田村第一書記,自我駐村工作以來,認真履行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全力以赴抓好脫貧攻堅工作。

龔標走訪貧困村民

我叫龔標,現爲紫雲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火花鎮克田村第一書記。

由於火花鎮克田村地處偏僻,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較差,產業發展滯後,缺少集體經濟,羣衆發展觀念落後,貧困羣衆長期以來形成的“等、靠、要”思想意識濃厚,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足,缺少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積極性,影響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

我常說,幹工作,一分佈置,九分落實。爲了把工作局面打開,從駐村工作開始,我就把政策宣傳作爲脫貧攻堅工作基礎和重要內容,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院壩會和逐戶走訪等方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打牢脫貧攻堅的思想基礎和羣衆基礎。

組織村民召開院壩會

克田村納翁組韋小全家,系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主韋小全小學畢業,妻子輕度智障,長女、次女均在達邦小學就讀,韋小全由於過去對脫貧攻堅政策瞭解不多,脫貧致富無信心、無勞力、無技術、無資金、無思路、無產業,不願勞作、得過且過,屬脫貧攻堅“堅中之堅”。我任克田村第一書記一年多來,我和其他駐村工作的同志、結對幫扶幹部,共到韋小全家中宣傳政策、走訪慰問、交心談心29次,韋小全思想觀念逐步轉變過來,從“黨委政府不會讓我餓死”變爲“我要脫貧致富報答黨委政府恩”,積極配合脫貧攻堅工作,主動找駐村幹部制定脫貧計劃,要求幫助安排務工和加入合作社增加收入。針對韋小全家實際情況,按“一村七員”政策安排韋小全作爲保潔員每月增收400元,加入村合作社每年分紅600元,在合作社務工每月增收1500元,2019年韋小全家人均年收入達到4500元,實現脫貧目標;村委會還扶持韋小全家種植了7.6畝冰脆李,全面掛果後每年還將增收20000元以上。

要致富,先修路。克田村以前修建的一些通村公路由於地質災害原因已無法通行,外面的各種物資無法運進克田村、村裏的農土特產品不能運出村外去銷售,嚴重影響脫貧攻堅。爲了儘快完善克田村交通環境,組織修建了打廠組至交艾組、打廠組至卡才組硬化公路7公里,拓寬硬化大院組、小院組通組路6公里、硬化397戶聯戶路共26公里、401戶庭院12000平方米。

由於克田村飲用水源點少、四季水量不穩定,我就帶領其他駐村幹部翻山越嶺、穿溝過壑,走遍了克田村大小山坳9座、溝壑13條,找到新的水源點3個,在大院組、小院組修建6個小水窖,在克田組、打廠組修建人飲工程提灌泵站2個,有效解決了克田小學師生139人、8個村民組176戶704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在解決了交通、飲水的同時,我還統籌考慮解決羣衆文化生活基礎設施問題,積極爭取縣直有關部門和愛心人士幫助解決資金156萬元,安裝納雲組、納球組、克田組太陽能路燈160盞;修建了該村羣衆文化活動中心,建成了1個水泥地面籃球場,安裝了一付藍球板、兩張乒乓球桌。通過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打牢發展基礎,加快了克田村的脫貧攻堅進度,提高了脫貧攻堅成效。

組織村民召開院壩會

我深有感觸的是克田村在創辦生豬養殖場之初,在動員農戶簽字利用到戶產業發展資金入股合作社時,可以說比登天還難,我和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分頭動員貧困戶,平均到貧困戶家中苦口婆心宣傳加入合作社的好處不下5次。後來養殖場建成購進豬仔後,由於當地村民不懂新的飼養技術,又無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我和村支兩委的同志就親自管理,不懂技術買來書籍現學現用,臨近大年三十,我和村支書都還養豬場配豬料、看豬喫、盼豬長,當時道路塌方車輛不能進出,我就同村支書親自搬運飼料。

在工作保障上,村委會住宿房間不足,我就親自找村民爲其他駐村幹部租房;每天入戶工作回到村委會,大家都很疲憊,我就親自爲大家做飯做菜,讓大家喫得可口一點。

在服務羣衆上,貧困戶家中有困難,我就親自登門幫助協調解決;貧困戶家中有人生病,我就親自登門看望和聯繫醫生。通過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村民、村支兩委、駐村幹部的信賴,打下良好工作基礎,匯聚脫貧攻堅合力。

如今的克田村,經濟產業取得快速發展,村裏利用產業發展資金180萬元修建了一個生豬養殖場,年出欄生豬2000頭,第一批已出欄935頭,純利潤10萬元,帶動8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50元以上,集體經濟超過3萬元。通過精準到戶扶貧產業項目發展家庭養牛36頭,種植李子52畝,帶動貧困戶22戶年均增收10000元。蜜蜂養殖100箱,帶動1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5000元。種植葡萄650畝、李子650畝,帶動32戶貧困戶年均增收7000元。真正實現了家家有產業,戶戶能致富。

(貴州民族報全媒體記者 李析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