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家長和教師羣體之中,都存在一種呼聲,那就是將三年高中變成四年高中,因爲高中的學習任務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顯得過於沉重。雖然沒有官方的政策規定,但是在教學實踐之中,“四年高中”一般有兩種實行方式,其中第二種更加接近制度化。

第一種是復讀模式,這樣的方式在高考大省的普通高中較爲常見,班主任或者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慮,會主動勸有潛力的學生選擇復讀,並由此衍生出一句“高三打基礎,高四985”的口號。

第二種則是在部分較發達地區推行的“2+4”模式,這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只上兩年初中,在這兩年之中學完所有的初中知識。兩年初中上完之後,直接進入高中進行學習,實際上等於上了四年的高中,在高考時自然會有很大的優勢。

名校獲取先發優勢

與大家預想不同,能執行“2+4”模式的地區和學校,都是當地或者全省有名的教育高地,在教育資源上有着絕對的優勢。重慶地區的八中、育才、十一中等名校,都或主動或被動開展了“2+4”的教育模式。

今年有家長就在網絡上反映,秋季學期開學之後,重慶一外就選取了綜合排名前一百的考生,開展了學生與學校的簽約工作,學校承諾讓學生無條件升入本部高中,學生則可以提前一年入讀高中。

對名校們來說,生源是最重要的環節,由於教育資源的長期集聚,各地的名校已經形成了“虹吸”,兩三超級名校即吸納了大部分的優質生源。其它學校即使拿着免費、發錢的優惠政策,也很難吸納來真正的好學生,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學習也難以維持。

對學生和家長們來說,消除不確定性則是最大的吸引力,因爲初中是孩子的青春期,誰也不知道過去學習優異的孩子,在這一階段會出現什麼狀況。誰敢保證自己的孩子,在三年之後就能穩入名校?

推行“2+4”的學校雖然不一定是頂級名校,但是也基本都是當地的一流高中,對家長和孩子有着足夠的吸引力。能夠在初一年級時,就消除關於中考的不確定性,並且享受到全校最好的教育資源,這對絕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有絕對的吸引力,幾乎沒有家長能抵抗這樣的條件。

“2+4”對學校、入圍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幾乎是三贏的局面,這也是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高中,開始嘗試推進設立初中部或者提前教育班,而且這方面在政策上還是處於空白的局面,學校辦起來壓力也比較小。

生源無論對哪一所學校來說,都是所有辦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有時候任課老師面對好學生都有一種無力感,在辦公室討論的時候也會感慨,現在的年輕人不用教說不定都能考上清北,沒有好的生源就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過去名校都是“掐尖”,但是這種做法阻力太大,不僅在名聲上不好聽,更是會引起各地市和學校的集體抵制。現在則換了一種玩法,從初一和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入手,尋找值得培養的人才。

爲了提高教育質量,提升高考的升學率,現在是初中和高中深度融合,將來會不會是12年教育一體化,一個高中就是一個包括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集團,在教育中不斷深化本校的教育理念,不斷篩選真正的優質學生,爲本校的頂層班級輸送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