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图时期:运筹帷幄均从刘邦汉业利益出发,深得汉高祖赏识

汉高祖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良是一个胸藏韬略、腹有奇谋、眼光高远、长于决断的人,但他的每一次“运筹帷幄”谋略,总是从刘邦的核心利益角度出发,因而深得汉高祖的赏识。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曾被秦宫里华美的陈设、漂亮的宫女,以及数不尽的金银珠宝所迷惑。作为市井出身的他很想住下来霸占一切,让自己快活一番。张良觉得刘邦这种不思进取、暴淫无度的想法会毁掉统一天下的大业和自己人生抱负,于是就从刘邦统一天下大业这个核心利益角度出发,劝说他目前要先赢取民心:“正因为秦王朝暴虐无道,天下才反叛它,所以沛公您今天才能进入咸阳,来到这里。我听说,大凡为天下铲除暴政、替天行道的人,都应当以朴素为本。如今沛公您刚刚进入咸阳,就想贪图安逸,沉溺于声色犬马,这就和人们通常所谓的‘助桀为虐’没有什么区别。”

张良的话虽然刺耳,但能直戳刘邦核心利益的痛点,以刘邦的精明,当然能够领悟此言的要理:天下大势未定,就算拥有再多的珍宝,也只会为自身引来祸患,只有先赢取民心,才有可能赢得天下。明白了此道理,刘邦立即平息了内心的欲念,下令封存秦宫诸多宝物,以及安抚民众诸多举措,随后还军灞上。

刘邦回到灞上后,着手实施张良提出的“赢取民心”谋略。他召集关中父老集会,向他们公开宣布:“根据怀王与诸将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我将成为关中王。现在我与诸位约定三条:废除秦的严刑苛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刘邦此举赢得了关中地区的民心,这为他后来从汉中回师关中,平定三秦,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刘邦对张良的谋略也非常赏识,从此几乎对张良的意见是言听计从。

忧心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刘邦排忧解难,进一步深获器重

刘邦进驻咸阳后,听信他人教言,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项羽入关进入咸阳。项羽火冒三丈,一举发兵攻占了函谷关,于是原来在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军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敌对力量。项羽积极备战,第二天准备再次攻打刘邦,大有消灭刘邦军队之势。为此,刘邦忧心忡忡。这时,在众多将领谋臣一筹莫展之际,张良觉得此时正是刘邦急需自己时候,于是挺身而出,认为刘邦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应对项羽,目前只能采取缓兵之计,默默积蓄力量后再与之决战。为此,张良劝说刘邦先向项羽说明情况并予以赔礼道歉,以解燃眉之急。刘邦自然心领神会,笑逐颜开。

在项伯周旋帮助下,刘邦带着包括张良在内的一百多名随从,前往鸿门拜见项羽。

见到项羽后,刘邦赶紧上前说明情况并赔罪。项羽接受刘邦的赔礼道歉后,下令摆酒设宴,以答谢刘邦前来冰释前嫌。席间,亚父范增屡次给项羽递眼色,并三次举起玉玦,要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为所动。他只好叫来项庄,要他在宴会上舞剑助兴,乘隙一举结果刘邦。项伯见状,也赶紧拔剑伴舞,刻意保护刘邦,但有几次,项庄险些得手。

这可把张良急坏了,立即灵机一动,起身步出营帐外,找到樊哙,嘱咐他要进去保护沛公。樊哙的到来,当时一下子镇住了项羽。这时,刘邦便起身借口要上厕所,并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本想向项羽告辞后再走,但张良和樊哙劝说刘邦作大事就不应拘泥小节,此刻再不脱身,到时候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张良自告奋勇留下来应付一切,让刘邦先行撤离危境。至此,刘邦关键中忧难之事全部在张良的谋略调解下化危为安。

俗话说“危难之际见真情”,在刘邦身陷困境、危境之际,张良能够挺身而出,力挽巨澜,无疑进一步赢得了刘邦的器重,成为刘邦有所倚重的股肱之臣。(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