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的道经部分,老子特别强调了无的作用。在《道德经》的开篇,老子就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无是万事万物的源头,当一切都被赋予了名字,天地才算真正的开始。当老子在第一章介绍了无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在第十一章通过举例强调了无的作用。老子在第十一章中是这样描述无的: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通过车轮、器具和房屋这几件具体的事物来说明,只有无的状态才能让这些东西变得有用。紧接着又在第二十一章对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老子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通过这几句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道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无的状态,显得非常不真实,但是内部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含了具体的形象,还包含了世间最淳朴的智慧。由此可见,虚无之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中诞生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无中生有。

既然无的状态那么重要,它对于我们为人处事又有哪些启示呢?我认为有两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点是只有学会放空自己,才能容纳万物

相信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经常会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又或者是嘲讽甚至是侮辱自己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生气,有些人会忍气吞声,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有些人可能会和对方打一架。

不管是哪种做法,对自己都是不利的。但是对于一个得道之人,一个懂得无的智慧的人来说,他们在遇到冷言冷语时,根本就不会生气,更不会冲上去大打出手。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冷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毫无情绪的人,而是因为他们的心胸已经放空了,甚至已经和大道融为一体,如同天地一般广阔。天地之间可以包容万物,得道之人也同样可以包容各种性格的人。这便是无的智慧。

第二点就是放弃那些无用的名头和荣誉,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王翦是秦朝时的一名大将,有一次秦始皇派王翦出去打仗,王翦临走之前向秦始皇要田产,要封赏,秦始皇都一一答应了,并且王翦在打仗的过程中还多次派人提醒秦始皇不要忘记答应他的封赏。

可能大家会觉得王翦老糊涂了,仗还没打赢,就敢跟秦始皇要东西,不仅仅会落得一个贪婪的名声,还有可能丢了性命。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翦精心计划的,他知道秦始皇生性多疑,现在他王翦手握重兵,秦始皇极有可能会担心他造反。所以王翦故意向秦始皇要封赏,以此显示自己只是一个贪财的小人物,并无造反之心,这样秦始皇才能放心。

王翦虽然失去了好名声,但是他却换来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安全。所以有时候那些虚无的名声和荣誉真的没那么重要,太过于看重只会得不偿失。放弃了一点虚无,才能换回更多的有,这便是无中生有的智慧。

通过以上对“无中生有”的解读,你学会无的智慧了吗?

我是雨巷先生,如果有疑惑,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