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蘇南京到西藏拉薩,從長江之畔到拉薩河邊,從第二屆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到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幫扶,飛越3844公里、跨越海拔3800米,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人員日前順利抵達拉薩,與西藏自治區環境監測同行再度重逢。

克服高原反應,勇挑監測重擔

這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受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邀請,派出的監測骨幹對拉薩市部分排污企業自行監測和比對抽測進行幫扶指導。飛機落地後,擺在監測人員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儘快適應高海拔低氧環境和初冬高寒的高原氣候。兩位從小生長在長江下游溫暖溼潤氣候下的小夥,顧不得休息,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其間夏文強因疲勞而感冒,但在西藏同事的悉心照料下僅僅休息了2天便重返工作崗位。短短14天時間裏,陳朕、夏文強兩位技術骨幹和西藏同事一起對20家企業、28個排放源進行了現場監測,並對部分在線監測設施運行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順利完成全區監測任務的同時也讓雙方都收穫良多。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現場監測結束後,兩位年輕人婉拒了西藏同事稍作休整再回江蘇的盛情挽留,顧不得高原反應帶來的疲憊與不適,立刻返回江蘇的工作崗位,投入到另一個緊張的工作現場。

發揮專業優勢,共同解決監測難題

與江蘇平原完全不同的氣壓條件給監測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擾,爲了獲得準確的監測數據,兩位熟悉江蘇環境條件的小夥與西藏同行一起認真研究標準、逐條對照規範,嚴格按照監測技術規範對溫度、大氣壓力等參數進行校覈,科學開展現場監測。由於氣壓原因,高原沸點較平原低,一些在線監測儀器的實驗條件與平原地區稍有不同,因此陳朕在對採取在線監測方式進行污染源自行監測的企業進行幫扶時觀察得格外仔細,向企業運維人員詳細介紹了江蘇在線監測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經驗,強調儀器校準記錄和運行臺賬規範填寫對監測數據溯源的重要性。同時,他們還向西藏同行介紹了江蘇對企業自行監測工作進行幫扶及比對抽測的經驗做法,共同探討在高原環境下在線監測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等技術難題和解決思路。

跨越千山萬水,建立技術交流機制

早在2019年江蘇與西藏就建立了牢固的合作機制。第二屆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大比武開賽之前,爲了適應平原地區海拔環境,西藏自治區代表隊提前2個月先期抵達江蘇南京,並在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進行了適應性訓練和備賽。在此期間,江蘇專門給西藏隊安排了3個相對獨立的實驗區域,供備戰使用,還專門從省內調配了便攜式氣質聯用儀、分光光度計、pH計等儀器各一臺供西藏代表隊使用,雙方共同切磋、共同訓練。最終,江蘇省代表隊取得團體一等獎、西藏代表隊獲得三等獎的佳績,共同譜寫了一篇攜手共進、互通有無的友誼篇章。

通過此次異地監測合作,江蘇給西藏帶來了嚴謹的現場監測技術經驗,同時學習了西藏在雪域高原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的經驗和做法,必將對雙方在今後實踐“兩山理論”、譜寫監測支撐生態文明新篇章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訊員 蘇小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曹盧傑

校對 盛媛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