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慢性咽炎,很多人都知道是喉咙的问题,感觉自己的咽喉总是不舒服,感觉是有痰,吐不出,咽不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咽喉部红肿化脓,甚至发热,最终出现不能发声等严重的后果,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目前大多都是认为是有热,常常运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虽然大部分慢性咽炎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仅仅运用清热的方法,不考虑其他的因素,那么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今天我们根据中医的经典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来论治慢性咽炎的方法。

1.什么是上焦?

中医把人分为三个部位,分别称为上、中、下三焦,也就是人体主要脏腑的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不同,我们治疗的方法也会有差异,在上焦往往就是人体上部分的位置,一般指肺与心所在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将这个范围扩大到颈部,头部,只要是人体上部分的问题,就是上焦出现了问题,所以治疗这部分的疾病时候要考虑到位置的因素,这个根据位置的分类方法看起来比较通俗,但是在实际临床中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能遵循这些治疗原则,那么就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2.慢性咽炎与上焦

慢性咽炎出现喉咙部位的不适,如果单单从局部红肿,有痰等表现来考虑,那么就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的确没有错,但是咽喉部处在人体的上焦,那么治疗的时候就要参考这个具体部位,不能因为慢性咽炎就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上焦相对于中焦,下焦来说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上面的脏器一般比较轻灵,比如肺往往有大量的肺泡,所以质地相对较轻,而心脏长期实在运动过程中,所以活跃度相对也就比较大,所以其他上焦的各种部位也是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既然处在上焦,就要有入乡随俗,也就是说用药进行特殊的考虑。

3.非轻不举不是随便说说

轻的东西容易往上走,这样的解释很通俗,也很容易让病人理解,那么治疗上焦的疾病,如慢性咽炎就要用轻质地的药物,如果仅仅考虑用清热解毒肯定不行,有时候不但治疗不好慢性咽炎,反而因为长期使用这些寒凉的药物,最终导致病人的脾胃受损,所以治疗上焦疾病注重要使用宣散的疾病,清代的名医吴鞠通就创立了很多清凉往上走得名方,比如银翘散,桑菊饮等,特别推崇治疗人体上半部分的疾病用上金银花,菊花,桑叶,连翘之类清宣药物,甚至在煎药的时候都提出来用火要猛,时间要短,关键在于让药能往上走。

这些理论看似非常朴素,如果将其联想到现代的药物靶向理论,那么就很好理解了,很多药物可能是有相似的功能,但是作用机制或者作用位点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去深刻研究,而根据药物的质地来衡量药物的靶向部位,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所以对于慢性咽炎这种上焦部位的问题,除了使用对症治疗的方法,比如化瘀,化痰,清热,解毒,祛湿等等一定需要考虑这个疾病的部位,在使用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尽量用药的质地相对轻灵,从而真正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