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華陰某醫院的護士爆料,稱自己今年3月份到8月份,一直工作在防疫一線,還獲得了"戰疫優秀護士"證書。結果今年8月份,因爲同事操作失誤,被病房內的消毒水刺激,她出現了頭暈、嘔吐等症狀,前往西安的醫院就診。由於長時間請假治病,醫院扣發其工資,9月、10月的工資均沒有如期發放,她的護士證、畢業證和上崗證還被醫院收繳了。

醫院方面否認了她的說法,表示該護士只是臨時工,還沒有轉正籤合同,生病後醫院爲其提供了治療,還沒有收費,扣工資是因爲她請假不在工作崗位,目前雙方正在走法律程序。

有網友表示暫且不站隊,"反轉打臉"的新聞太多了,有這樣的想法也正常,但更多的網友認爲醫院的做法有點過分,確實,護士之所以患病,是因爲別人的失誤導致的,事發時是工作時間,事件發生在工作地點,她是爲了工作目的纔出問題的,符合"三工"這一工傷認定標準,醫院爲其免除治療費是他們的法定義務,並不是給護士的恩惠,請病假把所有的工資都扣掉,是違反《勞動法》規定的,用工一年多還不籤合同,更是明目張膽的違法。

在中國,"帶病工作""帶病上課"會被表揚,人們會認爲這樣做的人非常敬業、努力,但在歐美國家,若是有人這麼做,其他人會離他們遠遠的,因爲帶病工作時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對於護士來說尤其如此,病還沒有治好,就讓她們去護理其他的患者,那患者能安心麼?況且,帶病的人不好好休息去上班上課,也有可能將疾病傳染給其他人,是存在風險的,我們或許該思考下以前的觀點是否正確了。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士在醫學系統中是不可替代的,截至2018年,中國註冊護士的數量已經突破了400萬,她們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調研數據顯示,45%的護士每天要走10000步到15000步,12%的護士每天要走15000步以上,她們不光要打針發藥,還要做好穿刺、鋪牀換被、藥情記錄、測量體溫等護理活動,光是基礎護理任務,就有50多項。

同時,中國護士協會發布的數據還顯示,37.6%的護士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超過86%的護士需要心理疏導,除了上班完成護理任務以外,他們還需要參加各種科內學習和考試、各類評比和創優、各種例會與競賽,逢年過節時加班也是常有的事情,遇到一言不合就爆粗口甚至是動手的患者或家屬時,不光生命安全會被威脅,心理也會遭受創傷,護士已經成爲了一個低收益、高風險、高強度的工作。

這使得願意報考護理專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就算是報考了,也有可能轉業,去別的行業打拼,從表面上來看,2010年到2018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增加了71.6%,但是中國每千人擁有的護士僅爲3人,是遠低於歐盟、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導致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時的護理,影響了醫療質量。

改善護士的工作環境、提高她們的收入是勢在必行之舉,作爲醫院,應該簡化護士的考覈方式,將重點放在護理能力上來,而不是論文之類的書面任務,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對護士的薪酬進行改革,提高她們的收入,鼓勵更多有志的年輕人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醫的時候應該給護士基本的尊重,不要太過於頤指氣使,要理解她們的工作強度,交代的事情有的時候遲了一兩分鐘也沒有關係,疫情期間,護士們也勇敢地在一線戰鬥,爲我們構建起了生命的防線,疫情剛好轉不久,就對她們惡語相向,是沒有感恩之心的表現。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