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楊清馨,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圖片來源於網絡

走進超市,食品貨架上很多包裝上都標註着“零添加”、“無添加”、“不含XX”的字眼。一直以來,許多消費者認爲“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純天然,就越安全健康”。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熱衷於宣傳“零添加”,大力推廣自家原汁原味的食品。不過,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辦法》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標識。這是爲什麼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零添加”大多數是騙人的。所謂“零添加”,就是不含任何添加劑,但仔細想想,經過企業加工預包裝的食品,真正做到零添加是不切實際的。即便是我們日常的蒸饅頭、烤麪包,也得用酵母。甚至有的食品包裝上採用瞞天過海的做法,醒目標註不添加某些食品添加劑字樣,而實質上添加了另外一些食品添加劑。舉例來說,有的酸奶聲稱不加防腐劑,而實際上加了增稠劑。有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是調味、保質的需要,現代食品生產加工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真正‘零添加’的食品幾乎不存在,所謂‘零添加’只是商家宣傳的伎倆。” 

1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喫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很多人到了談“添加”色變的地步。而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添加劑往往就成了“背鍋俠”。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中研發最活躍、發展和提高最快的部分之一。它是爲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爲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大大促進了食品工業的發展,只有使用食品添加劑才能延長食品的貯藏期,保證食品安全,爲人們提供更加美味和營養的食品,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產物,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因此食品添加劑也被譽爲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

有些人覺得自己在家炒菜做飯是不是就能遠離添加劑了,其實炒菜做飯使用的各種調料也不乏添加劑的身影,比如醬油含有焦糖色、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食品添加劑,食鹽中加的抗結劑、食用油中加入的抗氧化劑等都是食品添加劑。這就是爲什麼如今食用油放久了也沒有“哈喇味”,食鹽在夏天也不容易

圖片來源於網絡

2寫了“零添加”也不一定沒有添加劑

比如,有些標註“不含防腐劑”的食品是通過添加大量鹽和糖實現長期保存的,經常喫這樣的食品會帶來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風險,對人體的危害可能超過合法添加的防腐劑。

此外,還有部分商家標識並不會說是未添加什麼具體物質,只是籠統地說未添加,讓人以爲這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食品。比如一些本身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的食品,像蜂蜜(高糖)、方便麪餅(乾燥)、醃漬食品(高鹽)等。雖然這些食物沒有防腐劑,但是會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這都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3“零添加”不意味着更健康更安全

“其實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於一定安全、健康、營養。”專家解釋,比如食品少了防腐劑,食物更容易發生腐敗,從而給人們帶來健康的風險。如果是一次不能喫完的食物,如果其本身的成分不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則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便是添加防腐劑。

此外,有時候適量的食品添加劑,反而可以減少和消除食品製作過程中有害物的產出。比如我們在醃製食物時,適量添加抗壞血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致癌的亞硝酸鹽的含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如今,我國對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和劑量制定了嚴格、詳細的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經過了科學、嚴格的安全性測試和評估。因此,不需要覺得“零添加”一定就是好的,“有添加”一定就是壞的,只要在每種添加劑的安全劑量範圍內使用,是不會有安全問題的。

#百裏挑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