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

送入預定軌道

開啓我國首次

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發射舉世矚目

很多人驚歎於火箭升空的震撼瞬間

在現場忙碌的航天一線人員

也值得關注

在現場,他們是這樣的

↓↓↓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過程中每個關鍵步驟成功結束,現場都會響起熱烈掌聲。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

測控站工作人員

網友:青年人的榜樣

31歲的湖州姑娘,也在現場

充當無數人的“望遠鏡”

—— ——

沈菊鴻,通信工程師,她的工作不爲人知,但大多人都看到過她和同事們的工作成果——比如,“嫦娥五號”探月的全過程動畫模型。

沈菊鴻所在的工作小組扮演着人類的“望遠鏡”,當“嫦娥五號”升入雲層,肉眼難以探尋,他們依靠實時數據支撐和三維可視化軟件模擬,爲指揮控制大廳的決策提供形象依據,也讓更多人得以看見“嫦娥五號”的一舉一動。

“讓人們看不到的那些背後的一切,變成能看得懂的形象動畫。”在她看來,既然是充當無數人的“望遠鏡”,這份工作尤其需要精確。“我在一份普通的崗位上,但它容不得一點閃失。”

從點火,到升空、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直到入軌,“嫦娥五號”奔月的每個瞬間都清晰又形象地呈現在大屏幕中。

2000多秒後,當“嫦娥五號”順利入軌,實時模擬動畫也同步精確呈現,沈菊鴻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和丈夫分隔異地長達5年

————

身爲湖州人,沈菊鴻已在文昌工作了五年。離家2000公里,和丈夫分隔異地,她也常常想家,但這份親身參與國之大事的工作,仍讓她驕傲並激動。

對於第一次參與並見證飛行任務時的興奮心情,沈菊鴻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2016年,爲了“長征7號”的首飛,沈菊鴻經常加班,通宵編程、建模。“不像現在軟件穩定,當時,整個平臺軟件模型都要搭建。總是一天到晚在找哪裏出了問題,剛解決一個問題,又有新的問題出現要改。”沈菊鴻說。

2016年6月,“長征7號”首飛成功,沈菊鴻連同整個機房的所有人都激動地跑去大廳合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上。”

他們是普通的航天人

也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幕後英雄

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者

築造了中國探月夢

向你們致敬

來源:綜合自央視新聞、央廣軍事、浙江新聞、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中國青年報、網友評論等

材料來源/浙裏湖州

圖片/浙裏湖州

編輯/王玉冰

超級重要的通知

請爲我點亮小星星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