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大家都應該都會被“RCEP”這個詞刷屏,全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經過8年的漫長談判,這個協定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初始成員國有15個國家,涵蓋人口超過30億。

這也是目前全世界參與人數最多的區域經濟協議,同樣也是2020年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成果。

早在2016年的曼谷峯會上,RCEP草案當中就明確寫道,“RCEP所有20個章程文件都已經順利完成,就差一個成員國還未做出決定。”這個國家就是印度。這個國家就是——印度。但是,總有國家不接受這個大家一起分蛋糕的好事情,不接受也就算了,還詆譭。

“RCEP”從2012年就開始談判,十幾個國家本該在2019年就可以完成簽署,印度在最終時刻放了鴿子,印度在起初的談判當中就扭扭捏捏,就像這個條約就是來佔印度便宜的一樣。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編輯

這裏有個非常滑稽的細節,同樣作爲美國盟友的日本,從2018年回心轉意後,日本就開始勸說印度一起加入“RCEP”,爲了最終能讓印度滿意,在日本的提議下協定簽署推遲了整整一年。

這也很好理解,日本希望在未來的“RCEP”中多一個“真心朋友”,同樣更主要的原因是來制衡日本潛意識中的敵人,這也就不言而喻了,都是有小算盤的。

這麼好的貿易協議,印度爲何如此反感?

印度方面認爲,作爲世界上人口基數和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日本沒有在“RCEP”中得到最突出的位置,用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沒實力還裝X。

另一方面是印度人骨子裏的不自信,莫迪擔心區域貿易協定的簽署會再次增加對我國的貿易逆差,並且失去了一直存在的貿易壁壘,當各國具備很強競爭力的產品自由進出印度的時候,印度國內的全產業鏈不足以應對這樣的衝擊。

顯然印度方面是小肚雞腸的弱者思維,包括印度總理莫迪、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內的大多數印度政府高層,都也認爲印度沒有能力打開門與外界充分競爭,既然不行,那就逃避裝作周邊沒出現過RCEP,最終選擇了逃避。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署,不會只去權衡一個國家的利弊,這麼大的一個貿易區,也沒有必要去專門針對印度的發展,東南亞的柬埔寨和緬甸,甚至還有菲律賓,早就建議乾脆把印度踢出羣,弄個15國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作爲上層建築的政治差異將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利用“意識形態上的攻擊”,破壞新體系和規則,持續的在政治威脅上做文章,這顯然是不會得逞的!

外界對於RCEP的看法還是有十分積極,從整體上看,“RCEP”其實是一個相對統一規則的貿易協定,最大的目的是實現區域經濟環境下各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零關稅”,這是一個美麗的願景,也將是東南亞地區一體化經濟跨上新的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