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國一直有一個“航母夢”,如今這個夢雖然已經圓了,然而卻留有一個遺憾,那就是至今我國的航母依舊是常規動力,與核動力航母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明明我國能建造核動力潛艇,加上在常規動力航母建造技藝上也越發成熟,爲何偏偏還不能開工建造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建造爲何那麼難?其實,能建造核潛艇的國家不算少,可未必這些國家就能擁有核動力航母。後者建造技術所需門檻之高,區區核潛艇是遠遠比不上的。

其實能自主建造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潛艇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就拿核動力潛艇技術來說,目前世界上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最多隻有七個半。爲何說七個半?五常國家不用說,均已掌握核潛艇技術。而另外兩個半,其中印度在覈潛艇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但還並不成熟,所以只能算是半個。至於另外兩個國家,則是日本與以色列。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後者擁有核潛艇技術,但很多國家都相信,只要他們需要,就能很快建造出核潛艇。

這就像公開的核武國家中沒有以色列,但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事情。至於日本,受制於《和平憲法》等條款約束,只能建造、擁有常規動力潛艇,但早就有傳言日本已經掌握核動力潛艇建造技術,只是迫於外界壓力,才並沒有開工建造而已。可見,核動力潛艇技術絕對算是稀缺技術。

問題來了,既然能建造核動力潛艇,爲何不將核潛艇上的反應堆運用到航母身上?如果核潛艇反應堆不夠大,還可以靠“數量”填補缺陷。當年法國的戴高樂航母就是這麼做的,也讓法國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而且截止到目前只有美、法兩國擁有核動力航母。

其實,一切事情如果真這麼簡單,那麼世界上就不會只有這兩個國家擁有核動力航母了。相信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英國,都會選擇將自己的航母改成核動力,但他們爲何沒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簡單,無論是核潛艇還是核航母,其實關鍵在於動力。但核航母無論是噸位還是體積,遠遠大過核潛艇,而且體積、噸位差距之大,並不是依靠安裝更多核潛艇動力反應堆就能夠解決的。即便強行這麼做,動力依舊不夠。

就像是法國戴高樂航母,將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上的兩座K-15壓水堆搬到了航母上,結果只是將戴高樂航母的速度推至27節。然而此時再相加更多的核反應堆,發現已經沒辦法再增加了,這也使得當年的戴高樂核動力航母淪爲整個世界的笑柄,被戲稱爲“世界上跑得最慢的航母”,甚至比不上我國遼寧艦的最高航速。可見,這條路行不通,所以英、俄等國自然沒必要用這種方法自欺欺人。

既然核動力航母這麼難建造,爲何我國不滿足常規航母,還在積極研發核動力航母?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爲了解決航母的體量問題。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擁有的航母基本上都屬於中型航母。而核動力不只是解決航母的航速問題,關鍵在於只有核動力才能推動大型航母的建造。而美國核動力航母均屬於大型航母範疇。所以不要再被所謂的“航母比數量不拼質量”這種觀點誤導了。唯有擁有核動力航母,才能在航母比拼中不弱於美國。

那麼我國距離核動力航母還有多遠?其實這個距離可以用“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來形容最爲貼切。原因在於,我國早已動工嘗試建造核動力破冰船,而這艘核動力破冰船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破冰能力,而在於爲核動力航母建造“練手”。如今國人等待的便是核動力破冰船何時可以建好,一旦傳來喜訊,下一艘航母的建造多會是期待已久的核動力航母。就西方國家的猜測來看,預計在第六艘航母建造時,很可能就是核動力航母。

問題來了,那要等多久呢?目前來看,在2035年前後,我國大致將擁有四到五艘航母,如此算來核動力航母或將在20年內有望“出世”。雖說國人可能還要等待20年甚至更久,可一旦我國擁有核動力航母,意味着我國在全球海域佈局以及海軍實力上將有能力與美國乃至北約一較高下。雖然有不足,但也絕對擁有足夠的威懾性,那時美國的“自由航行”恐怕再難找回“往日的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