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朋友給華子留言,問了一個問題,人體中的結石都可以手術取出,爲什麼血管中的斑塊就沒有辦法能取出來?對這個問題嚴謹一些的回答是,並不是所有血管內的斑塊都不能取出來,但是能取斑塊的血管太少,手術的風險性又太高,並不適合大多數人。

一、結石與斑塊不一樣

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這位讀者朋友把結石與斑塊當作了一種東西,但實際上,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常見的結石有泌尿系統結石、消化系統結石、膽結石等,這些結石是由於體液中(尿液、胃液、膽汁等)難溶性或是不溶性物質過多,聚合成團形成的結石。而血管中的斑塊,是由於血管內膜損傷後,膽固醇進入到內膜中,又被巨噬細胞吞噬,最終變成泡沫細胞沉積在內膜中而形成。

如果用水管來打比方,結石就如同掛在水管內壁上的“水垢”,而血管中的斑塊,則是水管壁的內部發生了問題,造成了“鼓包”。所以清理“水垢”很容易,但想要清除“鼓包”,就要破壞水管內壁。對於血管來講,就是要破壞內膜,所以斑塊很難依靠手術清除。

二、頸動脈斑塊可以通過手術取出

並不是所有血管斑塊都不能取出,以現有的醫學手段,只有位置較淺、管徑較粗的血管才能手術。比如說頸動脈斑塊,就可以通過手術清除。這個手術的名稱叫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這是一項很成熟的手術。對於頸動脈狹窄比較嚴重,經常性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的人,可以改善症狀。

但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仍然有一定的風險性,能否進行手術,要看患者的身體條件、凝血功能、狹窄的位置等條件限制。手術本身也有可能造成斑塊脫落形成腦梗,如果術中阻斷血管時間過長,還可能引起腦缺血,如果刺激頸動脈竇,還有可能引起心跳驟停等多種併發症。所以現在更多使用限制較少,安全性更高的動脈支架治療。

三、帶着斑塊一起健康生活

血管出現斑塊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斑塊。在50歲以上的人羣中,超過一半人會出現血管斑塊。但大多數人的斑塊造成的狹窄程度低,不影響血管的供血,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雖然斑塊本身難以清除,但只要延緩其生長,避免發生破潰,就可以帶着斑塊一起健康生活

延緩斑塊生長主要在於控制血管內膜的損傷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肥胖等因素,都可以進行干預。控制好這些因素,就可以讓斑塊的增長速度變慢,並不會對預期壽命造成影響。

斑塊的另一危險性,在於不穩定的斑塊可能發生破潰,誘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所以如果發現了不穩定斑塊,就需要對其進行“加固”,轉化爲穩定斑塊,降低其破潰的可能性。斑塊只要不破潰,它就是一隻“紙老虎”

加固斑塊的方法,除了健康飲食,進行規律運動,保持合理體重等生活方式的干預外,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控制膽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的活性纔可以。用藥時一定要遵循醫囑,堅持長期規律服藥,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總結一下,結石與斑塊的形成的原因不同,所以清除的方式不一樣。頸動脈的斑塊可以通過手術取出,但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對血管內膜損傷因素進行控制,延緩斑塊的增長,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對斑塊進行“加固”,可以帶着斑塊一起健康生活。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