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走進遂溪縣港門鎮雙陳村番薯基地,只見一株株綠色的紅薯苗迎風招展,長勢喜人。“這是我們種下不久的‘北京紅’番薯,因爲去年承包300畝地種番薯,收入可觀,今年擴大面積,承包了2000畝地搞種植。”遂溪縣最美退役軍人、遂溪縣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副會長鄧章雄自豪地告訴記者。

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鄧章雄,是遂溪縣洋青鎮團結村人。他身材健壯,說話總是面帶微笑,在他身上,既有農民的樸實,也有着現代創業者的睿智。他以“永不服輸”的軍旅精神,闖出一條創業路,也“創”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小強身健體,軍營屢創佳績

“我很喜歡軍人這個職業,從小便立下從軍志。”鄧章雄告訴記者,自14歲開始,他一個人到他鄉求學、習武,先後在湖南省、河北青少年武術學校學習武術,努力強身健體。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過一番錘鍊的鄧章雄,撥雲見日。2000年,在湖南省青少年武術比賽暨第四屆散手“青年拳王”爭霸賽中,榮獲52公斤級“青年拳王”稱號;2007年“精武館杯”中國功夫VS職業搏擊拳王爭霸賽,獲得56公斤級亞軍等。

“習武不忘學文,練傳統武術可以磨鍊意志、培養品格,但學習文化也很重要,文化是一種精神載體,有文化有知識才更有見地。”鄧章雄說,練武的同時,一有空就拿起書本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於2006年考上了瀋陽體育學院。因爲從小就樹立從軍志,2009年11月,鄧章雄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穿上軍裝,成爲一名軍人,在四川省綿陽市武警某支隊服役。

自小摸打滾爬的鄧章雄,很快成長爲一名素質過硬的武警。他在軍營中表現優秀,屢創佳績,特別是在2010年度總隊搏擊骨幹集訓考覈競賽中,榮獲個人總分第三名,同年又成爲了國家散打項目一級裁判員。

在軍營中,鄧章雄熱愛學習,不僅完成瀋陽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習,還取得了江西經濟管理專修學院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學士學位,獲得雙學士學位。

鄧章雄說,一個人,一輩子,必須要上過大學,當過兵,以後走的路才能更寬廣、更長遠。

退役不褪色,創業促就業

退役後的鄧章雄,先後在廣州、海南等地工作,積極融入社會,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從普通採購員到高級經理,從銷售部長到總經理……最後毅然放棄高薪工作,返鄉創業,積極投身家鄉建設。

“我們去年租了300畝地試種番薯,賺了50多萬元。今年擴大種植面積,與4位退役軍人合夥創辦了廣東巍雄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港芪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入4000萬元,在港門、樂民等鎮打造2000畝紅薯基地。此外,還在江洪鎮租下1000畝海域,準備養殖生蠔和螺,做大做強種養業。”在田壟侍弄番薯苗的鄧章雄說,以前種植番薯講究的是產量,現在大家更注重的是口感,種植番薯既要保證產量,又要保證品質和好的賣相,這樣纔有好的銷路。

“剛剛開始種植期間,他每天都是凌晨四點多起牀,趕50多公里的路來基地和大家一起幹活,晚上往往是十一點多才回家。”合作伙伴戴永藝告訴記者,每次問他,起早摸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受得了嗎?他總會說,沒有感覺到苦和累,每做好一件事,反而感到很快樂。

其實,這是他發揚軍人喫苦耐勞、艱苦奮鬥優良作風的一個縮影。剛退役時,他在廣州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擺攤,往往都是凌晨三點起牀,熬製豬腳姜,下班後就推出街上賣。還曾有大半年時間是凌晨兩點起牀,到海鮮批發市場進貨,方便父親在市場銷售。用他的話來說,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了,連天橋都睡過了,還有什麼困難可以嚇到自己呢。

正是憑着軍人的勇氣和闖勁,鄧章雄先後在市政工程、飲食配送以及貿易等行業打拼,還帶動一批又一批當地村民和退役軍人就業。如番薯基地建設投產,解決了數十名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備受歡迎和好評。

“我們來基地工作,工作是按天計算的,一天有120至160塊錢。這樣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方便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同時,這個基地管理很好,部隊作風,工作效率非常高,大家幹得也開心。”提及番薯基地,港門鎮雙陳村村民王大叔讚不絕口。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要盡己所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帶領父老鄉親們一起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鄧章雄說,接下來將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同時建設番薯加工廠,實現育苗、種植、銷售、加工等一體化經營,不斷優化番薯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心繫桑梓,回饋家鄉

“鄧章雄這個書記沒得說,對全村從孩子到老人都照顧得挺好。”在洋青鎮團結村,提起鄧章雄,總能引來一片誇讚。

鄧章雄雖生在農村,但年輕時就外出闖蕩,憑着勤勞刻苦的品質,逐漸將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還擔任海南守仁生物資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去年,當鄧章雄瞭解到自己村莊是一個基層軟弱渙散組織時,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投身家鄉建設。由於長期在外,對農村工作不是很熟悉,但他並不退縮。他常說,自己是一名軍人,雖然退役了,但不會喪失軍人的鬥志。就這樣,他接手農村工作,挑起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重擔。

儘管離開部隊快10年,鄧章雄看上去依然有典型的軍人氣質,幹練、挺拔、做事果斷。上任書記後,正趕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關鍵時期,他深感責任重大、時間緊迫。於是,他與大家商量,先打造一個示範村,再全面推廣成功經驗。經村委幹部商討,決定集中精力整治東方紅村,打開局面,打造樣板,以達到“先進”帶“後進”的目的。

“他每天早上七點到村委召集幹部羣衆開會佈置整治任務,七點半準時開工。村裏工作量大,有些地方垃圾遍地、臭氣熏天,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則帶頭幹,每天都是汗流浹背,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非常辛苦。”該村村幹部說,作爲東方紅村的一員,鄧章雄首先做到先拆自家危舊房,對自己親人的門前屋後整治工作也是嚴格要求。這樣一來,也得到了其他羣衆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幹部羣衆的努力,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得到上級的表揚。

鄧章雄爲家鄉發展盡心盡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爭取上級支持,目前已經有多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在團結村落地開花,推動了鄉村振興。此外,扶危濟困、修橋鋪路,回饋家鄉的隊伍中總少不了他的身影。近年來,每當春節、中秋節等重大傳統節日,他都是自掏腰包,購買米油麪,逐村入戶地慰問團結村下轄的10個自然村的孤寡老人及退役軍人。對於村裏的年輕人,他不僅力所能及地提供工作崗位,還幫助他們成長。團結村孤兒黃某剛,父母早逝,一個人住一間簡陋房子裏。鄧章雄瞭解情況後,介紹其到湛江一家管道維修公司上班,如今月收入過萬,走上脫貧致富路。截至目前,村裏已有不少年輕人通過他牽線搭橋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其中有一部分人還走上了企業管理者崗位。

採訪中,鄧章雄多次強調,一人致富不是富,大家致富纔是富。在今後的工作中,他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並帶動更多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