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很多“鸡娃”父母的至理名言,总是想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抓住“先机”,这样能让孩子在时间上领先一步,这样做真对孩子好吗?

执笔:安野风

编辑:安野风

定稿:欧阳比文

幼儿园超前教育,能让娃赢在起跑线上?

前段时间,糖妈看一部叫《看上去很美》的电影,里面的小男孩方枪枪,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却被爸爸送到了幼儿园,强制适应集体生活。

但因为年纪太小,不会穿衣服还经常尿床,得不到老师鼓励的小朋友的“小红花”,格格不入的他有些自卑,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叛逆

他开始捉弄老师、抢小朋友的玩具、总是搞破坏恶作剧,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

有一个画面,方枪枪一个人玩木马,一个人发呆,自己摔倒了也没有人去关心。不再是那个“小霸王”,只是一个孤独又无助的孩子,让人很心疼。

过早的让孩子去幼儿园,被迫适应集体生活,可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有些“物极必反”

家长的用心良苦,可能成为孩子不快乐的根源

资深幼师:父母的关爱,是老师补不回来的

对于孩子过早上幼儿园,糖妈的一个资深幼师朋友分享过,这些年带娃的一个感受。

很多不满三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一天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我要回家”,而是在说“我要找妈妈”

看着那些弱小又无助的孩子,觉得很辛酸。

曾经有一个更小一点的男孩,2岁1个月就被送到幼儿园,平日里都是保姆在带孩子。

刚来的时候,整天说“我要找阿姨”,当时听着孩子那样说,觉得更心酸。

孩子来的时候是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整天就抱着自己的小毯子,躲在角落里,不跟别的小朋友玩。

这些年带的那些孩子,明显发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还有喜欢调皮捣蛋的,大多数都是那些早早送来的孩子。

幼师朋友最后忍不住感慨: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关爱。父母在成长中的缺失,是老师补不回来的。

超前教育容易“拖后腿”,二年级以后差距明显

很多家长都误以为,将娃早点送到幼儿园,提前“起跑”,可以打个时间差,可以让孩子在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且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往往更偏爱开设那些五花八门科目的幼儿园,觉得提早给孩子打基础,以后学习起来更容易。

这是家长在对幼儿园教育认知上的偏差。

我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纲要》中强调: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

也就是说,孩子幼儿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玩,而不是家长认为的学。

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小学的拼音、汉字、数学,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更多。

国外儿童心理研究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选了两组孩子,一组是受过超前教育的孩子,一组是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

研究显示:孩子越早接触朝前教育,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损害和消耗就越大。

让孩子太早的接触到枯燥的学习中,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能起到反作用,给学习“拖后腿”

教育专家指出:超前学习,让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优势明显,但容易让孩子缺乏求知欲,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养成不专心听讲的不良习惯。等上了二年级,开始“吃老本”,缺乏学习欲望和不良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吃力,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远离焦虑

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焦虑,总觉得来不及了,看到别的孩子学这学那,就会觉得自己孩子学得晚了会吃亏

教育家卢梭曾说:误用的光阴比虚掷的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过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家长与其担心孩子起跑的不够早,不如早一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成长的节奏也是独一无二的,没必要与别人攀比,摆正心态,才能远离育儿焦虑。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来才会更美好。

糖果爱唠叨

让孩子多一项自理能力,在未来的集体生活中,才会更好的融入,老师也会更喜欢,家长也能更放心一些。

糖果互动:你会送娃接受超前教育吗?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