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和2016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先後確定了兩批11個省份作爲綜合醫改試點省份。

2020年11月17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祕書處在北京召開舉辦的專題新聞發佈會上,邀請到了3個試點省份的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他們開展綜合醫改試點工作的典型經驗做法。

一、江蘇

江蘇省醫改辦、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李少冬就公立醫院績效工資調控、備案制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回答。

公立醫院績效工資調控

和一般的事業單位比,公立醫院在績效工資調控水平提高到了190%;

而且,增加了10%到15%的獎勵性績效,這是一個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和績效分配沒有必然聯繫。

備案制的管理

備案制管理的核心是社會保障待遇,解決編內編外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差異。

備案制管理作爲一項創新制度,不僅僅爲了備案而備案,要在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制度,做到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統一。

備案不是目的,備案是一種形式,它是解決目前公立醫院編制不足的問題,其真正的內涵是背後的社會保障。

比如邳州市人民醫院,它的編內和編外人員社會保障是一樣的。編外人員一定要備案,備案才能享受這個待遇。

二、上海

上海市醫改辦、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就“看病難就是看專家難、看病貴就是看大病貴、還有看病煩”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改革措施的經驗分享:

一般病人就診要經歷7-8個環節,其中一個是付費環節,在掛號、檢查和配藥就有三次排隊。

今年5月初,上海市醫療付費“一件事”改革啓動;

8月25日全市417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覆蓋;

截至11月13日,57.67萬人次“脫卡”完成門急診掛號、收費及住院結算,涉及金額0.70億元;

其中,信用無感支付2.27萬人次,涉及金額101.35萬元。

實施醫療付費“一件事”,主要有三方面影響:

基於國家“醫保電子憑證”實名認證

覆蓋全人羣,自主選擇銀聯、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支付渠道,打造就醫付費“上海方案”。

最有特色的是爲兒童服務。因爲1到18歲的孩子臉形變化比較快,所以1到18歲的孩子很難建立醫保電子憑證。

但是,現在1到18歲的孩子和親屬連起來的電子憑證同步激活了,挖掘“隨申碼·親屬隨申碼”功能,首創兒童醫保電子憑證,並針對限額不足或無信用卡的患者,陸續上線信用卡提額、在線數字信用卡申請等服務。

提供全渠道應用 滿足各類用戶

依託“隨申辦”APP統一基礎平臺,作爲醫療付費“一件事”的總入口,確保醫療業務有序開展,實現上海市公立醫療機構“脫卡信用付費、診間移動付費、窗口託底付費”的付費方式全覆蓋,付費方式自願選擇。

全流程打通 拓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如患者利用手機實現了線上預約掛號、線上複診開方和在線付費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羣衆“三長一短”看病煩的問題。

三、浙江

浙江省醫改聯席會議辦公室、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就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體系,闡述了“四個分開”的破解方法。

建設醫學高峯 助推區域分開

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按照“一分一策”的路徑推動八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同時落地運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健全完善了配套政策。通過醫學高峯的建設,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等危重省域外轉率持續下降。

打造縣級強院 助推城鄉分開

全面推進70個縣市區161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縣級龍頭學科增加到166個,手術檯次年均增長15%。

小城市和中心城鎮的衛生院基本達到二級乙等以上院醫療服務能力,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夜間門急診,門診手術、住院服務的比例分別達到97.6%、95.7%和54.1%。

暢通轉診的通道 助推上下分開

落實基層首診,縣級醫院首診和縣域不輕易外轉三張病種清單,加強雙向轉診服務,並與醫保差別化支付政策相銜接,縣級牽頭醫院向下轉診超過60萬人次。

優化資源佈局 助推急慢分開

引導城市醫院控規模,做減法,特別是優化並重結構,擴大日間手術範圍,提高救治質量和效率。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分兩批確定的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切實發揮改革“排頭兵”作用,既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又在綜合醫改“試驗田”上深耕細作,狠抓落實見效,形成了一大批亮點經驗做法,爲全國面上深化醫改、進一步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