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資本論

曾連續7年銷量國內第一。

新能源汽車總能創造神話,但,是神話就有落地的一天。

11月24日,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北汽藍谷)開盤不久便漲停,股價爲9.36元/股。但9點55分,該股突然打開漲停板,呈現震盪下行的態勢。截至收盤其股價爲9元/股,漲幅5.76%。

值得一提的是,若從10月29日北汽藍谷公佈三季度報算起,至今該股已上漲近50%。若從3月23日算起,該股僅用8個月時間便實現了近翻倍的行情。考慮到股價已經翻倍且浸提K線圖留下一根長長的上引線,或預示着至少短線北汽藍谷行情有見頂趨勢。

事實上,受政策利好刺激新能源汽車出現了一波大漲行情。11月2日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這無疑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是超級利好,瞬間點燃了新能源汽車相關概念股,股價連續大幅飆升。而北汽藍谷與蔚來、理想、小鵬等頭部新能源汽車股票相比,屬於資金後一波關照的對象。

與特斯拉、比亞迪、理想等頭部電動汽車廠商相比,北汽藍谷知名度似乎並不高,但提起北汽新能源可謂家喻戶曉,其銷量曾連續7年全國第一。北汽新能源獨立上市,是北汽集團的既定計劃。早在北汽股份2014年赴港上市前,北汽集團就已將新能源板塊獨立。2017年初,北汽新能源在進行B輪融資時,市場多有分析稱,是在爲IPO做準備。2017年年底,北京首創集團將SST前鋒控股股東四川新泰克的100%股權,全部劃轉至北汽集團。借殼標的露出水面。2018年9月,北汽新能源借殼S藍谷(證券簡稱變更爲北汽藍谷)登陸A股。

但稍微細心一點的投資者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北汽藍谷從2015年到2019年,其扣非淨利潤無一例外全是處於虧損狀態。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9.22億元,同比下降78.16%;淨虧損約28.84億元;同比下降820.15%,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229.43%

此外,北汽藍谷2020年三季度貨幣資金65.69億元,但短期借債就高達85.6億元,流動負債達217.73億元,顯然資金壓力較大。

糟糕的業績與銷量下滑密不可分。根據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10月份銷量僅爲2037輛,同比下滑76.32%,而1-10月累計銷量爲23123輛,同比大跌78.39%。

請注意,與之相反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上漲行情。乘聯會的數據顯示,10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爲133145輛,同比增長111.2%,前十個月累計銷量734465輛,同比下降9.1%。可以看出,在行業加速回暖之際,北汽新能源銷量反而下跌。

首要原因是用戶市場的變化。衆所周知,與北汽新能源主要服務於B端市場有關,2019年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19年對公銷量佔比達到70%,前五名客戶佔北汽藍谷年銷售總額的58.82%。高度B端化,既意味着產品端與性價比、低端化畫上等號,自然較難對個人消費者構成強烈吸引力。隨着出行市場的飽和,疫情導致的B端採購需求下降,導致了銷量的大幅縮水。

其次,與衆多新能源車企一樣,北汽藍谷也離不開補貼柺杖。比如,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營收乍一看上去是盈利了9201.01萬元,但仔細看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虧損8.74億元,而其中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最大的一筆收入是政府補助,金額是10.41億元。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的盈利全靠政府的補貼。這種情況在2018年也是如此。

不妙的是,北汽藍谷的支出卻未見減少。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的管理費用是6.02億元,相比於2018年同期的0.36億元和2019年同期的3.18億元有大幅度的提升;研發費用也同比去年增加43.56%。營收大幅減少、費用大幅增加也就造成了北汽藍谷現金流承壓的現狀,截至三季度,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72.27億元,這意味着在北汽藍谷內部,正在發生着嚴重的現金流出。

不僅如此,在上市兩年多的時間裏,北汽藍谷已經三次變更總經理。2019年2月1日,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離職,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藍谷董事、總經理。2020年7月24日,原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宇入主北汽新能源,任總經理。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頻繁換帥對北汽新能源銷量成績沒有太大起色。

2020年10月底,北汽藍谷推出的ARCFOX,定價區間在24.99萬-31.99萬元之間。但公允地說,這個賽道已經相當擁擠。比如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的產品。前者雖然爭議不斷,但總體品質略勝一籌,後者換電服務獨步江湖,那麼,北汽藍谷拿什麼吸引消費者來買單呢?

還有兩個不好的消息。近日,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官網發佈了《北京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2020-2022年度公務用車定點購置政府採購項目中標公告》。根據公告,蔚來汽車、江淮汽車、愛馳汽車、上海汽車、廣汽豐田等16家車企成功中標。其中,此前政府力挺的北汽新能源卻榜上無名。此外,11月初,據財聯社報道,北汽藍谷的黃驊、常州兩大基地或將停擺。

真的到了非變不可境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