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福建廈門圓滿收官,一共評選出了包括“最佳故事片”在內的19個獎項,黃曉明與周冬雨榮膺“帝后”。2020年於電影行業來說,無疑是“背水一戰”的嚴酷之年,意外出現的疫情讓上半年全國影院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一片蕭條。隨着疫情的逐漸穩定,業界受到影響的方方面面都開始慢慢恢復,電影節作爲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活動,自然首當其衝。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電影人能在金雞獎上匯聚一堂,碰撞交流,挖掘電影市場中新的可能,意義似乎大過於獎項最終花落誰家。

影帝、影后含金量引爭議

獎項歸屬缺乏驚喜

去年,基於對我國電影產業的信心,也是爲了更好的引領創作,催生優質影片,金雞獎從兩年一評恢復爲一年一評。而本屆金雞獎作爲開始縮短週期的第一年,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行業內外關注。特別是在去年第32屆金雞獎隔海對打“金馬”成功,在專業性上收穫了近年來難得的高口碑的情況下,今年大獎究竟花落誰家就更讓人好奇了。

不過從昨晚最終的頒獎結果來看,這一次“金雞”並沒能重複去年“專業票房平衡,皆大歡喜”的場面,大部分獎項的歸屬都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爭議。

《我和我的祖國》讓導演拼盤的形式成爲了主旋律題材工業化升級的新模板,票房更是不俗,收穫評委會特別獎算得上是衆望所歸。已經成爲“國漫崛起”標籤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最佳美術片也不令人意外。

相對而言,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編劇花落聚焦“女排精神”的《奪冠》雖然在情理之中,但由於該片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都未達到預期,這個選擇就顯得過於“四平八穩”了些。

當然,討論聲最大的還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影帝和影后的歸屬。憑藉着《少年的你》中的陳念,周冬雨已經拿下了整整7個影后,收穫“金雞”之後她也和“前輩”章子怡、周迅一樣光榮的加入了“三金滿貫俱樂部”。並且由於金馬獎已經因爲政治因素基本被內地宣判了“死刑”,幸運的周冬雨很有可能變成後無來者的“末代三金影后”。

如此巨大的光環伴隨的卻是網友們大規模的爭論,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的表演突破了以往的“古靈精怪”,以內斂細膩的方式塑造了一個深陷校園暴力的少女,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只是大衆質疑的是,周冬雨的“好”有沒有好到這種程度,與前輩章子怡和周迅獲獎時的表現相比,她的“三金影后”的含金量似乎還不夠高。

周冬雨的運氣在於趕上了“85花”在電影圈集體“失語”,放眼四周,沒有競爭對手可言。但她的不幸則是沒能像“大花”一樣,不僅伴隨着第五代導演創作巔峯的餘暉,陪伴了第六代導演的成長,又迎接了香港電影黃金一代導演的北上。演技畢竟是不能孤立於時代和作品而存在的,周冬雨拿下最難服衆的“三金影后”,也是時也,命也。

與周冬雨相比,黃曉明繼百花獎之後再次拿下影帝,爭議顯得更加激烈。縱觀這一次的提名陣容,雖然算不上神仙打架,但黃曉明在《烈火英雄》中的表現也未免稍顯平庸,和自己縱向比較來看,演技成色既難以企及上次的“封帝”之作《中國合夥人》,也比不上今年令他口碑“大翻身”的《鬢邊不是海棠紅》。橫向比較競爭對手,面對民間呼聲最高,在《誤殺》中突破喜劇形象令人驚喜的肖央,似乎也有些弱勢,能夠最終摘得大獎,主要靠的可能還是主旋律的加持。

將最佳男配角收入囊中的印小天也是如此,四個演員獎項中令觀衆覺得實至名歸爭議最小的,只有已經第三次摘得最佳女配角的袁泉。

疫情打擊下不滅氣勢

行業正在變革與發展

既沒有《流量地球》這種標誌着中國電影工業化里程碑的重工業電影,也沒有和《地久天長》一樣思想性、作者性、獨立性全都處在行業頂端的藝術電影,今年的金雞獎整體表彰下來,充滿着捉襟見肘的侷促和無奈。

這主要是因爲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前7個月中國電影市場幾乎全線關閉,疫情之後上映的多部新片又不在評選週期內,使得今年的金雞獎註定是一個“小年”。但小年歸小年,從結果來看,本該以“專業”爲底色的金雞,還是受到了“藝術性”之外因素的太多影響,和麪向大衆的百花獎、傳遞主流意識形態的華表獎沒有展現出本質上的差異,而一個電影節想要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擁有強大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必須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與審美標準,在這一點上,金雞獎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作爲疫情之下鼓舞我國電影人精神的一場盛會,金雞獎自有其非凡的意義。對於一個電影節來說,獎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終的頒獎結果固然重要,但在頒獎之前的展映、創投、論壇等活動才決定了一個電影節與產業真正的距離,以及能否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與發展。

在短短四天中,多場活動緊鑼密鼓地展開,金雞獎對年輕血液與新技術的重視與扶持,能夠直達產業核心環節,爲其“造血”,畢竟新勢力纔是國產電影蓬勃向上的保證。

在金雞電影創投大會上,黃建新、劉德華、徐崢等業內“大佬”組成了22人的評審團陣容,對進入終極路演環節的16個電影項目從故事、類型、題材、表達主題、演員、預算成本、市場發行等不同角度提出想法和意見,針對問題對症下藥,最後爲選拔出的獲獎項目進行頒獎,進一步幫助電影新人完成電影夢想。

在金雞國產電影展新動力電影之夜中,鵬飛、饒曉志、周子陽、大鵬等青年新銳導演紛紛攜新作獲得榮譽推介,證明了國產電影新生代在原創上雨後春筍般源源不斷的活力。

還有與華爲聯合啓動的「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證明金雞獎關注到了技術發展對藝術形式與內容的反向影響,手機電影的出現降低了拍攝的門檻,扶植手機電影無疑會讓熱愛這一行業的年輕人擁有更多機會,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電影產業在經歷了熱錢湧入、資本退潮、行業泡沫加速擠出的過程後,已經來到了升級過渡期,產業逐漸成熟。雖然2020年上半年的意外停滯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難關,但在世界疫情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中國率先走了出困境,成爲全球電影第一票倉,復工復產後的諸多優秀影片,也極大的鼓舞了人心士氣,雖然本屆金雞獎留下了諸多的遺憾,但不變的是對電影行業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期待所有電影人在儲備足糧草之後,再戰下一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