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蘇州網訊(記者 熊曙光)李亮(化名)能做的事,就是一遍遍上網、打電話。春節回家過年的他,因肺部水腫住院治療,可醫生“對症下藥”後絲毫沒有好轉,他腦子突然“嗡”了,會不會是那個原因?

正月裏的一天,李亮打了幾十個電話後——每個電話都是避開家人的注意,終於聯繫到兩年前幫自己做檢測的蘇州防艾志願者姚再積,說自己可能感染了。

這是疫情初期,無數個艾滋病疑似感染者的處境,他們曾經檢測出疑似感染,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去疾控中心確證,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在年初各地封城封村或者患某種疾病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在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前夕,記者採訪了防艾志願者,他們分享了疫情期間這個特殊人羣的故事與事故。

李亮大學畢業後在工業園區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兩年前在一家機構檢測出“兩條槓”,顯示HIV抗體呈陽性。志願者姚再積說,當時建議他立即去疾控中心複檢,可是李亮始終不肯。“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後來發現自己被拉黑了。”

兩年後,姚再積的電話突然響了,來電的正是李亮。

“我生病住院了,治療好多天高燒始終不退,可又不敢告訴醫生自己的真實情況,更不敢告訴家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姚再積回憶,聽到對方急促無力的求救,他預感不妙,當時建議他兩條路:

一是,在沒有確證感染的情況下,去當地疾控中心進行確證,不過當地因疫情暫停了艾滋病確證,沒有心思管這個,此路不通;

二是,到普通醫院,但李亮大概率是感染了,普通醫院不具備條件治療。

兩條路不通後,姚再積建議他儘快回蘇州治療。

就這樣,經過千難萬險後,李亮終於回到蘇州。姚再積第一時間陪他去醫院治療,邊住院邊複檢。“情況緊急,容不得確證後再住院了。”姚再積聽主治醫師介紹,如果再晚幾天,李亮的身體狀況估計喫不消,後果不堪設想。

李亮是幸運的,但在疫情期間,許多返回老家過年的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遠遠沒有那麼幸運。因爲封城封村,他們出不了門回不了蘇州,以至於賴以維生的藥物幾乎斷供,身體狀況幾乎崩潰。

42歲男子王力(化名)儘管去年12月就已經確證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還是打亂了他取藥、喫藥的節奏。

不能正常取藥、喫藥,他的身體每況日下,時常昏迷、摔倒,最後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住院治療。

姚再積說,王力母親早逝,老家只有父親一人,年事已高無收入來源。在蘇州打工多年的他,仍舊是孑然一身,而他的用藥非常昂貴,每天至少3000元。於是姚再積在志願者羣、感染互助羣發動緊急募捐,希望能衆人拾柴幫他渡過難關。

後來愛心人士籌集到40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就當大家以爲王力能迴歸正常,幾天後卻接到他去世的消息……

“如果他能夠早確證早治療,不會走到這一步。”姚再積介紹,其實王力也在兩年前就做了檢測,當時兩道槓,可是他覺得自己身體正常,無其他不適,麻痹大意了,沒有去疾控中心複檢,就這樣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姚再積介紹,今年向王力這樣因感染艾滋病去世的人明顯增多了,他推測大多是已經初篩了兩道槓,但他們沒有重視,或因其他原因沒有及時確證、治療,耽誤最佳時機,造成了終身遺憾。他提醒疑似陽性但仍未複查的人,要科學認識艾滋病,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早發現早治療,艾滋病感染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迴歸社會;只要堅持抗病毒治療,HIV陽性患者預期壽命接近常人,就算20歲感染也可以活到70多歲。

“想要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嚴格遵照醫囑服藥。良好的遵醫服藥可以抑制體內病毒數量、降低耐藥的風險、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以及生存時間,同時也大大降低 HIV 傳播的風險。”姚再積提醒。

責編:李俊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