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已上映半月有余,看过的观众都纷纷感慨,后劲儿太大了。“电影就像喝完的一杯烈酒,一个优秀的保送生被人替代后所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人生不断被改写、被挟持、被裹挟着前进。”“导演用影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人生失控后的选择以及悲剧走向。当电影照进现实,一切都值得深思和回味。”

不知能否说电影是现实生活放大镜,艺术总该来源于生活。影片里体现出的夸张与荒诞,底层人在几十年里被权力压迫,有钱权的人们只手遮天独霸一方。在权势者看来,人的生命是可以用来作为筹码谈判的物品,孤儿的生命是消失以后都不会被任何人所惦记提起的草芥。即便有许多漏洞,包括逻辑思维上的不足,但是演员极具张力和感染力的演技,让观众沉浸在主角细腻的情感变化里,去感受他们的绝望无助,感受到在血腥金钱下,普通人挣扎于生活泥沼里,却又拼命向上钻着挤着,想破土而出的努力。如何风平浪静?在影片结尾长达几分钟的字幕表上移的过程中,全场静坐着,内心是久久无法平静,我们和主角一样,都逃离不出无声的漩涡。

影片的情节谈不上复杂,故事演绎也绝非紧张悬疑步步惊心。整部片相对压抑,前半部分说了男主角在高考前误闯民居造成了“误杀”,逃离了自己家。再在15年后由于母亲的离世而重回家园,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而风平浪静的背后,是存在着什么样的暗涌呢?这也是《风平浪静》迷人之处,一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由于保送学位被顶替后,其人生也一直被改写着,完全身不由己。无论是学业、工作、前程都是身不由己,甚至连爱情、婚姻上看似也是被强迫而来的。“活着有什么意义?”这句话虽然不是男主角说的,但明显就是映射出男主角的心中所想。电影中满满的就是这种隐晦的表现手法,尤其是角色们每次接听的电话,均没有把电话对面的声音播放出来,全靠观众从角色的演技和前后剧情来判断。如此一来,看电影可比看小说还要烧脑!

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有很多偏差,许多人从新闻里去认识世界,也有人从小道消息里去了解世界,站在不同角度的公知带给我们的消息是截然不同的,而现实世界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去探索挖掘,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去瓦解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思想,以眼见为实。或许我们被蒙蔽着,或许我们被现实的骨感打败,但我们还有未来,突破层层迷雾后,是光,暴风雨后,是风平浪静。

《风平浪静》是更偏向于一部文艺片,除了画面、声效、角色神态表现上极具艺术手法,不少角色的对白还挺有意思的。现实总是戏剧性的,罪恶像是枷锁,困住了宋浩的心,越来越还不清的债,像藤蔓围住了他,遮挡住了潘晓霜带来的光。光明昏昏暗暗,飘忽不定,但黑暗与麻木却传来阵阵疼痛,告诉他最正确的定位与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