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6年農曆十一月,阿拉伯人在泉州對宋朝宗室進行了一場大屠殺!在這場慘無人寰的屠戮之中,數千宋朝宗室和精英士大夫,以及無數手無寸鐵的南宋軍民慘遭殺害。

執行這場大屠殺的是一個叫蒲壽庚的阿拉伯人。

宋朝時期,泉州商貿無比繁華,是聞名世界的東方第一港,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和歐洲商人頻繁往來於泉州和世界各地。

蒲壽庚,祖上來自大食(阿拉伯),是西域阿拉伯人後代。蒲壽庚在十三世紀南宋後期移民到福建泉州(刺桐)定居,在此經營香料等海外貿易,並賺取了鉅額財富,擁有巨舶多艘,名聲顯赫。如果當時有財富排行榜的話,泉州首富非蒲壽庚莫屬。

南宋末年,寬仁的南宋朝廷任命蒲壽庚爲泉州市舶司,主管對外貿易,對他恩寵有加,蒲壽庚成爲當時泉州首屈一指的阿拉伯以及穆斯林商人的頭號人物。在南宋最後三十年時間裏,泉州港的對外貿易基本上都是由蒲壽庚所操控的。實際上蒲壽庚不僅僅只負責掌管泉州對外貿易,他在泉州根基相當深厚,亦官亦商,黑白通喫。

1276年,元軍攻破南宋國都臨安,俘獲南宋幼帝恭宗。在元軍進駐臨安之前,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益王趙罡與廣王趙丙逃出京都。

益王趙昰逃往福州,於德佑二年五月初一在福州登基稱帝,即宋端宗。結果僅半年,元軍於當年十一月大舉進攻福建,福州失守。宋端宗在丞相陳宜中、少保張世傑的保護下,帶着十萬大軍,乘船離開福州,抵達泉州。

泉州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並且當地有大量的宋朝宗室。宋端宗一行原想將泉州定爲都城,把這裏作爲據點以抗擊元軍。

泉州內外的漢人都積極出錢出物支援朝廷對抗元軍。而擔任泉州市舶司提舉、閩廣招撫使等高官多年的蒲壽庚,在南宋朝廷危難關頭,不但不出手相助,還暗中與元軍勾結,封閉城門,不讓宋端宗一行進入泉州城內。宋端宗一行只得駐紮在法石寨,打算取道漳州去廣東潮州。

臨行前,張世傑向蒲壽庚借船運糧草,蒲壽庚有很多海船,卻拒不借船。張士傑不禁勃然大怒,強行徵調了蒲家海船,並沒收了貨物。

沒想到這樣一來,蒲壽庚以這爲藉口,立刻命長子蒲師文帶兵對泉州的南宋宗室進行了大屠殺!這是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無論男女老少都無一倖免於難,四肢被砍斷活活流血而死,連南宋宗室的祖先陵墓都被挖開,將他們挫骨揚灰。通過這一場大屠殺,蒲壽庚乘機把南宋宗室的財產掠奪,佔爲己有。

1277年,蒲壽庚打開泉州城門,正式投降迎接元朝。投降後的蒲壽庚在泉州城內外繼續對南宋宗室、士大夫、淮軍士兵以及漢人大屠殺,泉州城內的漢人人數急劇下降。

泉州許氏家族起義兵掩護二帝南逃,被蒲壽庚幾乎滅族。

泉州清遠少林寺僧人反對蒲壽庚降元,他們率領一萬元軍衝進少林,一千多名僧人被屠殺,只剩下幾十人逃跑。

通過殘酷無恥的屠殺和鎮壓,蒲壽庚最終控制了泉州,成爲了元庭的忠實走狗。

在他的幫助下,元軍造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軍艦,並在三年後的廣東崖山戰役中,置宋軍全軍覆沒,大臣陸秀夫抱着南宋小皇帝投海而亡。

蒲壽庚叛變並大屠殺南宋宗室、軍民,對南宋朝廷和中國歷史的影響相當巨大,甚至可以說影響了我國曆史的進程。

如果他沒有投降,而泉州城防堅固,經濟發達,南宋以泉州爲據點,不說能打贏元朝,至少能延緩滅亡時間。也有可能南宋死守住泉州,元軍久攻不下就放棄了。要知道當時南宋還有十萬大軍,而這些大軍都英勇無比,崖山兵敗後,從皇帝到士兵全都誓死不降,投海自盡!以致崖山海面“浮屍十萬”,何其悲壯!

但歷史沒有如果,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再來看看這個罪大惡極的蒲壽庚,他和他的家族後來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

蒲壽庚投降後,又接着做一方土皇帝直到去世。他死後幾十年,由於蒲氏後人得罪元朝,蒲壽庚家族遭到元廷鎮壓,元朝派兵大肆屠殺蒲氏後人。泉州漢族百姓對蒲氏家族心懷怨念多年,他們一起抄了蒲壽庚的家。採用同樣的手段,把蒲氏家族人砍斷手腳,並挖掘蒲氏家族的祖先墳墓,把屍骨拿出來暴打,爲那些枉死的宋朝皇族以及漢族軍民報仇雪恨。

到了明朝,蒲壽庚都已經死去70多年了,明朝的人還把他的墳墓挖出來,而且鞭屍。

明太祖朱元璋爲收攏人心,重塑民族尊嚴,下令將蒲氏族人男性充軍流放,女性爲娼爲奴,永不得登仕籍做官。

蒲壽庚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殃及了子孫後代,可悲可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