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代皇帝微服私巡怎麼證明“我是皇帝”?揭祕古代身份證的演變..

在許多電視劇裏,我們經常能看到下面這樣的情節。

皇帝想要體察本國民情,但又擔憂身邊的人弄虛作假,於是自己到外面去尋找真相。

他們脫下龍袍,換上平民服裝,帶上三兩個隨從,祕密出行,來到民間探訪民情民意,查巡疑難案件。如果遇到橫行霸道的貪官污吏,就亮明身份——那種瞬間將壞人嚇到跪地求饒的感覺,讓觀衆感到非常酸爽。

中國古代,的確有皇帝喜歡微服私訪,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都有微服私訪的事例。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來了,古代沒有身份證,也沒有發達的網絡,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皇帝的長相,那麼,皇帝微服私訪的時候要怎麼證明“我是皇帝”?萬一有人造假,人們要怎麼辦呢?

事實上,古人的智慧十分超前,他們很早就意識到人口信息統計的重要性。古人雖然沒有身份證,但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身份識別系統,類似於現代“身份證”的雛形。

古代“身份證”的演變

嚴格來說,中國古代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身份證,或者說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證的。

古代,普通人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身份證只是對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會擁有身份證的。那年頭有身份證,確實是“有身份的人”。

歷史上最早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大約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叫作“符”,據傳說是姜子牙發明的。

符牌早期是兵權及君權的象徵,在大臣和將士眼中,見符如見皇帝,其內涵就是權力的物化與延伸。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在春秋戰國時期被普遍使用,有的劇中也經常出現“虎符”,

《琅琊榜》中蕭景琰帶着梁帝的兵虎符搬來救兵

符牌還帶有防僞功能,先將一整塊符牌一分爲二,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在一起以驗真僞——現代漢語中的“符合”一詞也淵源於此。

不過,更確切的說虎符是作爲爲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雖然一定程度上象徵着權利和身份,但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身份標識。

秦漢以後,符牌逐漸衍生出“魚符”,是一種像魚形狀的符牌,由朝廷專門分發給官員。此時的魚符開始擁有官員姓名、任職衙門及官居品級等。這類信息意味着魚符不只是權利的象徵,更是實實在在的身份認證。因此,魚符被譽爲我國最早的“身份證”。

當時,凡親王、三品以上官員“魚符”用黃金製作;五品以上用白銀;六品以下爲銅製。五品以上官員,還備有存放魚符的專用袋子,稱爲“魚袋”。主要是出入宮門時用來證明官員的身份所用,就好比現在過安檢必須出示的身份證。 史載:“附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

到武則天時,可能武皇覺得魚不足以顯皇家氣派,便將“魚符”改爲其形狀像龜的“龜符”,等級和用途都不變,與“魚符”相同。由於“龜符”裏金龜的階品最高,不是親王至少也是三品以上大員,人們都以能嫁給“金龜符”的男子爲榮,這便有了“金龜婿”一說。 “爲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 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李商隱

明清時代,符牌發生了進一步的進化,演變成牙牌與腰牌。功能和信息也更加完善。

明朝牙牌上除了朝臣的姓名和官職,有時還會刻上使用範圍與禁令。而清朝腰牌還加上了編號、年齡、相貌特徵、發牌年代等。此時不論在形狀大小以及信息和功效上,跟後世的身份證已經大同小異,但手握符牌的人依舊僅限“有身份的人”。

這就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普通老百姓怎麼辦?難道都不用持身份證四處瞎溜達嗎?當然不是!

普通老百信的“身份證”

事實上,歷史上比較完善的身份證制度,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就已經存在,發明了歷史上最像身份證的“照身帖”。

照身帖是一塊打磨光滑細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和籍貫信息,不論官員還是百姓人人都必須持有,倘若沒有那就是黑戶,或者間諜之類的。沒有“照身帖”,住宿不可能,沒有人敢收留,以免犯下包庇連坐之罪。

是不是跟現代的身份證如出一轍?!那麼這麼好的法子爲何沒有流傳下來呢?因爲這套制度僅限秦國擁有,很遺憾並沒有大範圍推廣開來。

那沒有“照身帖”的百姓怎麼辦呢?爲了保證古代普通人口流動的正常進行,傳信應運而生。 所謂傳信就時古代平民的臨時身份證,是過關津、宿驛站、乘驛站車馬的一次性憑證,上面所記載的信息十分詳細。

傳信也分等級,普通百姓的傳信多以木製,上面除了記載相關信息還必須加蓋御史大夫的印章,才能生效。 後將拇指改爲繻,既節約工序,成本也降低許多。

另外一種是皇親國戚和高級官員纔可以使用的特殊傳信——棨,棨又分爲信與戟,棨信一般是絲質的信件,可以懸掛起來作爲徽幟;棨戟爲木質,官吏出行時可作爲儀仗。

皇帝的獨特“身份證”

既然官員和平民的身份證都解決了?那麼回到主題,皇帝的身份如何證明呢?

首先大家先弄清楚,雖然不少電視劇中經常有皇帝沒事就“微服出巡”的劇情,但歷史上敢於微服私巡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的,一般皇帝出門都是成羣結隊,提前跟地級官吏打好招呼,皇帝還沒到,大家就都知道他要來的消息了,根本不用證明身份。

就算皇帝微服出巡,能夠證明皇帝身份的物品也有很多。首先即便是微服出巡,皇帝身邊也一定會跟隨一批有身份有能力的臣子,這些臣子就足以證實他的身份。

如果沒有人在身邊,還能亮出皇家專屬用品。比如玉璽、印章、龍袍、聖旨等。還有一個代表性的符號就是顏色,在古代,黃色是宮中御用色彩。老百姓根本不讓用。這些都能代表是皇家用品,只有皇上才能用,別說冒充了,冒犯這些都是殺頭之罪。所以正常人見到這些,都會立馬會過意,知道皇上來了!

所以說,古代皇帝私訪民間,要想證明自己的身份其實很簡單的,反而是要想掩蓋自己的身份是很艱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