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公交 楊光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通化市公共汽車公司18路駕駛員楊光同志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殊榮,接受了黨和國家的隆重表彰。

這不僅是楊光同志本人的榮譽,更是通化公交全體員工的榮耀,必將在通化公交百年奮鬥的歷史畫卷上添上一抹濃重的亮色。

楊光事蹟

楊光,女,漢族,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2000年5月參加工作,現系通化市公共汽車公司18路067號車駕駛員。在公交服務工作中,楊光同志總結的“對老年人要關心,對外地乘客要熱心,對小學生要耐心,對殘疾人要細心”的“四心”工作法,已成爲身邊同志學習的標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楊光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羣衆利益至上的敬崗愛業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腳踏實地、助人爲樂的奉獻精神;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大無畏精神。楊光同志的平凡事蹟受到通化人民廣泛讚揚,被稱爲“微笑天使”;18路全線以她的名字命名爲“青春18路.楊光正能量專線”。楊光同志先後獲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吉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省傑出青年”、“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殊榮。

楊光

2000年,楊光同志從通化財經學校畢業來到汽車公司工作。近20年來,不論做售票員還是駕駛員,楊光同志始終以“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爲座右銘,立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2004年,楊光同志從一名售票員走上了無人售票車駕駛員的崗位。爲練就一身過硬的駕駛技能,她每天練車多達14個小時以上,要比別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面對一臺長達10幾米的大客車和滿車乘客,最初的興奮慢慢變成了壓力。特別是行車途中遇有點小刮碰,或者遇到刁難的乘客,對於一個僅有20幾歲的小姑娘而言,除了後怕就是一肚子委屈。一時間,楊光同志也曾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甚至想一走了之另擇職業。公司領導和車隊同事看到小楊光的情緒變化,都紛紛主動地給予關懷和鼓勵。在公用事業崗位幹了一輩子的父親更是言傳身教:“你當售票員時嗓子喊啞了沒叫過苦,你起早貪黑練車時雙手磨出了血泡也沒叫過苦,有點兒磕磕碰碰、受點兒小委屈算不了什麼。既然你有過做好這份職業的志向和願望,再大的困難也要堅定地走下去,絕不放棄。”老一輩的呵護和關愛,讓小楊光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從此,楊光同志矢志有爲,在平凡的公交駕駛員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由於駕齡短,不僅駕駛技術不夠嫺熟,汽車維修技術更難過關。面對責任和壓力,楊光同志暗下決心、狠下功夫,一面鑽研理論知識,一面向有經驗的老同志請教,自己能幹的決不叫別人動手。爲了保證車況良好,做好車輛三檢工作,楊光同志每天都堅持提前上崗,併爲自己約法三章:不開賭氣車、不開英雄車、不讓病車上路;集中精力,謹慎駕駛;不搶點、不壓點、不違章。十多年來,楊光同志從未發生過責任安全事故。

楊光同志是全公司第一個收到老年乘客聯名錶揚信的公交駕駛員。2006年,公司開展優質服務公開向社會問卷調查,乘客對楊光同志的評價滿意度達百分之百,還有很多老年人通過電話、書信或者親自來公司對楊光同志的工作態度提出表揚。

楊光

楊光同志說:“崗位給了我每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獻真情的機會。我把十米車廂當成爲人民服務的平臺,在此之上能夠實實在在把服務中融入真情,是一份美好的職業。多說一句,多看一眼,多幫一把;話到、眼到、情到,這是對我自己工作最起碼的要求。”

每次發車出站,楊光同志總是面帶笑容與乘客們打招呼:“您乘坐的這18路車。” “大爺,您好!”“大姐好!上班吧?彆着急,請坐好!”“小朋友好!今天真漂亮!坐穩了!”每一句溫馨的問候都托起一份沉沉甸甸的責任和真情。有一天,風大雨急,一名高中學生乘車時沒帶雨傘,楊光同志主動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他:“在你方便的時候再還給我吧。”第二天,高中生和他的父親爲了還雨傘,特地來到線路站點等候楊光同志,父親激動地說:“孩子回家說,22路公交車有一位好姐姐,今個兒我抽時間也要當面道聲謝謝,你爲乘客想得很周到,服務真是做到了家。”這事兒深深地觸動了楊光同志。爲了把服務做到家,便自費購買了窗簾、坐墊和裝有針線、暈車藥、塑料袋等物品的便民袋。很多乘客都說:“上了小楊的車,就像在家一樣。”

有位乘車的老大娘上車後咳嗽不止,楊光同志邊開車邊觀察,一再囑咐大娘到醫院看醫生,便主動拿水給大娘喝,而大娘剛喝下去又隨着咳嗽吐了出來,濺了楊光同志一身,但顧不上擦去身上的嘔吐物,立即開車繞道將大娘送到醫院。事過幾天,大娘的家屬送來200元錢以表對楊光同志的謝意,被婉言拒絕了。半年後,正直抗擊疫情的嚴峻時期,全市區僅開通三條公交線路,楊光同志負責的公交線路被勒令全線停運。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楊光同志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主動請纓要求到營運第一線參加抗擊疫情攻堅戰。時至2020年2月9日,曾經生病的那位老大娘痊癒後,又一次巧遇乘上了楊光同志駕駛的公交車。儘管大家都面戴口罩,但老大娘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楊光同志:“姑娘,你跑的線路不是停運了嗎?咋又跑這條線了?”“我是臨時打替班,等疫情過了還跑老線路,到那時歡迎您常乘我開的車好嗎?”“那是一定的。”在暫短的對話背後,卻讓一種真情源遠流長,是用愛傳遞愛,是用一份責任讓愛和陽光灑滿車廂。

信念因其執着而爲信念

十米車廂是楊光同志的舞臺,服務乘客是楊光同志人生價值的體現。近20年來,楊光同志秉承着爲民服務的信念一路走來,讓平凡普通的崗位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爲了更好提高服務水平,楊光同志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並總結出了“九個多說”、“四個放心”工作經驗。“九個多說”就是:對老年乘客多說體貼話;對病人乘客多說安慰話;對兒童乘客多說關心話;乘客擁擠時多說疏導話;雪天雨天多說安全話;乘客之間爭吵多說調解話;自己工作失誤多說道歉話;乘客主動配合工作多說感謝話;遇到無理乘客多說有理話。“四個放心”是:車一出站要讓調度放心;開車途中要讓車隊放心;車子一動要讓乘客放心;保養檢查要讓自己放心。楊光同志用信念和一顆平常心擔起爲百姓服務的重任。

楊光同志的工作得到了親人的理解和支持。父親的鼓勵與鞭策,讓她在困惑的時候堅定了志向。母親的呵護與安慰,讓她在最難的時候有了溫暖和母愛相伴。然而,2008年母親患了肺癌,臥病在牀,長期放化療。此時,楊光同志正在崗位上拼搏,每天早出晚歸,未能陪在母親身邊。母親理解她,讓她不要擔心。父親支持他,讓她不要分心。2010年母親去世後,楊光同志在日記中寫道:父親母親,你們不僅生我養我,更重要的是引導我的成長與志向,讓我真正懂得了“信念因其執着而爲信念。”

來源:通化公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