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馮慧寧)料峭的懸崖,急流的江水,離江面高約三四十米的峭壁上,赭紅色的崖畫十分顯眼。這是廣西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寧明花山岩畫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而居左江巖畫之冠

寧明花山岩畫寬170米,高95米,有111組1900餘個圖像,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而居左江巖畫之冠,堪稱世界巖畫史上的珍品。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是自然與人的共同作品,巖畫點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佈,從上游的寧明縣珠山岩畫開始,截至下游的江州區萬人洞山岩畫,途徑寧明、龍州、江州、扶綏三縣一區,共包含了38個巖畫點,109處巖畫,4050個圖像,沿江分佈總長度105公里。

神祕的駱越祭祀儀式被記錄在了高聳的崖璧之上

"二廣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畫。船人行,以爲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宋人李石《續博物志》卷八

兩千多年前,神祕的駱越古國誕生在左江流過的這片土地上,人們逐河流兩岸原始羣居,用各種形狀的石器工具從大自然中謀生,自然的變幻莫測、生命的繁衍複雜、死亡的難以掌控、生存資源的匱乏催生了同樣神祕的駱越祭祀儀式,儀式被駱越人一筆一畫地記錄在了高聳的崖璧之上。

花山腳下的土地

"花山腳下的土地、巖洞是受到仙人庇佑的地方,而那些畫在崖壁上的赭紅色裸體小人是有着祈求祝福意義的仙人。"

——左江壯族當地民間傳說

神祕與未知構成了敬畏,一份敬畏之心,讓2000多年來,花山岩畫幾乎從未受到人類活動的破壞。

對於沒有文字傳承的壯族人民來說,巖畫上描繪的很多場景都是壯族歷史有跡可尋的證明。巖畫上出現最多的"蹲式人形"與現在當地"道公"用來祈福消災的"道公舞"的舞姿相近,也與壯族由來已久且延續至今的青蛙崇拜有關。在很多民族學材料中,都可以找到與左江巖畫內容如出一轍的場景。

考古人員攀上巖壁做左江花山岩畫調查

但古人如何在絕壁作畫?他們爲何作畫?這些問題至今在學術界仍然衆說紛紜。

這些密密麻麻、寫實般的巖畫所處的位置大多集中在崖璧的中下部,最高點甚至高於水面三四十米。對於花山考古人來說,搭架子看巖畫,攀巖洞挖掘史料,成了家常便飯之事。

花山所處在的地理位置,一側是料峭的懸崖,巖壁大多是負傾角,一側是寬闊頗深的明江,結合花山周圍環境,考古的學者們推測得出多種駱越人利用周圍環境輔助作畫的方法,有可能是使用竹子、樹枝等搭架子登高而上;有可能是以繩索、藤條作爲輔助工具攀爬而上;還有可能是山洪暴發、江水上漲,利用高水位划船到崖璧上直接作畫。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極其嚴峻的挑戰。

"廣西太平府有高崖數里,現兵馬持刀杖,或有無首者。舟人戒無指,有言之者則患病。"

——明代張穆《異聞錄》

對於花山岩畫所表現的內容,學術界也提出了衆多的觀點,有人認爲這是駱越人號召軍隊會師、動員羣衆的表現,也有人認爲這是青蛙崇拜、祖先崇拜、巫師符咒的祈求。目前,學術界對花山的未知大多都沒有肯定的答案,綿延上百公里的花山岩畫,猶如一本仍待解答的"無字天書"。

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代表審議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 攝影:賀燦鈴

"北京時間2016年7月15日15時20分,經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廣西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

——廣西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新聞發佈會

明江的遊船曾經是當地人逆水而上出山所用的交通工具,隨着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的申遺成功,山外的人開始順流而下走進"青山環碧水,巖畫面臺地"的風景裏,尋覓這本畫在懸崖上的百里"無字天書"……

來源:東博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