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作家臧學祖

追逐文學夢,從做通訊員開始

一有時間,臧學祖就會用自制的觸屏筆在手機上寫作。

□鶴報融媒體記者 岳珂 通訊員 牛軍旗 文/圖

作爲一名有着30年工齡的工人,他利用業餘時間寫了幾千篇通訊稿件;作爲一名理工科領域從業人員,他還懷揣着一個當作家的文學夢。30年裏,他立足自身崗位從寫廣播稿開始,逐步成長爲既寫新聞報道又寫文藝作品的工人作家。如今,他是市作家協會會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市朗誦協會會員,寫了近10萬字的長篇小說,他就是我市工人作家臧學祖。

懷揣文學夢走上工作崗位

從小學開始,臧學祖就對寫作充滿興趣,他還記得當年老師讓學生們學習雷鋒精神,還看了雷鋒的紀錄片。“紀錄片中說雷鋒寫的日記在報紙上發表了,我印象非常深刻。”臧學祖說,當時看完紀錄片後,他還寫了一篇觀後感。也是從那時起,他心裏種下了一個夢想,長大後當一名作家。

初中畢業後,臧學祖考上了中專,是位於鄭州的一所電力學校,學習電力方面的知識。1990年,19歲的臧學祖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原鶴壁電廠工作。“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除了專業技能我沒有其他優勢。”11月29日,在家中接受採訪的臧學祖告訴記者,他那時候個子不高,缺乏自信。“我不擅長交際,剛參加工作的那段時間對未來充滿迷茫。”

參加工作後,臧學祖發現廠裏的廣播站每天都會定時廣播,播報各個部門的新聞。這時,他想重拾自己的文學夢,從做一名通訊員開始,繼續追逐文學夢。“雖然沒接觸過新聞寫作,但我堅信自己能做好。”臧學祖說,從那時起,他就學習寫新聞稿件,首先從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寫,慢慢擴展到其他部門,不到一年時間他就成了廠裏小有名氣的通訊員。

“那時候每天中午剛過12點,廠裏的廣播就會開啓。因爲有我的稿件,我就坐在操場上,聽播音員播完我的稿件再去喫飯。”臧學祖說,那時候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聽播音員播報自己寫的新聞稿件。

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裏,臧學祖的新聞稿件經常被廠內部刊物和廣播站採用,但他並沒有滿足,而是逐步向市裏的報社和電臺投稿。“有一次我去市裏辦事,在原鶴壁賓館看到了鶴壁日報社的招牌,我就進去看了看。”臧學祖說,他當時受到報社工作人員的熱情招待,這給了他很大的勇氣,就抱着試一試的態度開始投稿。當時遇到好的稿件,他就專門抄寫一份,下班後送到報社的通聯部。“沒過多久,我的第一篇稿件就見報了,是一篇關於廠裏共青團責任區的稿件,見報後我非常高興。”

此後,臧學祖的稿件多次被報社和電臺採用,他本人也獲得了“優秀通訊員”稱號。

涉足文學創作,離夢想更近了

1998年,在朋友的舉薦下,臧學祖加入了市作家協會。加入市作家協會後,臧學祖仍以寫新聞稿爲主,還寫了一些詩歌、短篇小說,但沒有對外公開過。“還是覺得自己水平不夠,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臧學祖說。

2015年,在市作家協會組織的一次採風活動中,臧學祖感觸頗多。回來後,他寫了一篇文章交了上去,沒想到頗受好評。從那時起,臧學祖有了信心,開始涉足文學創作,小說、散文、詩歌,他越寫越有信心。

多年來,臧學祖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以紅軍小英雄“雲貴川”爲原型的長征題材長篇小說《金子北上記》、以劉鄧大軍駐地石林鎮小寨溝村爲背景的中篇小說《劉鄧大軍的小寨溝傳奇》等。臧學祖創作的散文、小小說屢次在我市的徵文大賽中獲獎,他創作的民間傳說作品《木蘭兩過鶴壁黑山》還入選了《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河南卷》。

在追逐文學夢的路上,臧學祖還熱心公益事業。他是一名在冊的志願者,經常主動參加各類志願活動。2010年3月,市民張某患上了白血病,爲治病全家舉債20多萬元。知道了張某的情況後,臧學祖自己主動捐錢捐物。

臧學祖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筆耕不輟,一有時間就構思寫小說。爲了方便寫作,他還自制了觸屏筆,利用業餘時間到街心花園或者廠裏在手機上寫作。“我的夢想還未實現,我會繼續在文學路上走下去。”臧學祖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