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務小分隊進入小區爲居民們服務 記者 李卉 攝

“服務隊本週到哪幾個社區?”“修傘的唐師傅會不會來?”“縫紉(師傅)霍大姐呢?”在石峯區響石嶺街道的各個網格微信羣裏,居民們追星一樣密切關注着“便民服務小分隊”的動向。

街道負責人帶來了好消息,小分隊已經確定了時間表,只要天氣允許,每個週末都會進小區,爲大家提供服務。

居家養老模式,驅散“老國企人”心中陰霾

8平方公里的響石嶺屬於老城區,聚居了7萬多居民,60歲以上老人佔五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是“老國企人”,部分企業或破產改制、或關停搬遷,“廠子沒了、人也散了,心裏空落落的。”前幾年,這是老人們普遍的內心感受。

看似“心病”,實則是基層治理難題。響石嶺街道決定從養老問題入手,來書寫民生答卷。他們引入專業養老機構東方惠樂,構建“1+N+X”的居家養老模式——建成1個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周邊2萬居民;N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站,目前已有5個建成並投入使用;X個老年驛站在各個小區裏“遍地開花”。

“街道級的‘中心’,場地大、活動多;社區級的‘照料站’,小而美;家門口的‘驛站’,出門即到。”家住雲峯閣的曹老,不但經常去養老服務中心參加活動,還發揮企業老黨務工作者的專長,協助養老中心組織黨建活動、發展新黨員,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專業的人來辦專業的事,受益的並不僅僅是老年人,從去年開始,響石嶺各項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前文提到的“便民服務小分隊”便是其中之一。

一到週末,“小分隊”迅速集結、挺進小區

街道牽頭、養老中心承辦,今年春節之前,11個社區“接龍式”聯歡,大家歡天喜地過大年;重陽節時,一場金婚、銀婚夫妻的集體婚禮,也是吸“睛”無數;11月起,“便民服務進萬家”活動又正式啓動。

志願者、熱心居民、熱心店主是“便民服務小分隊”的主力軍,他們有的退休之前是鉗工班長或電工組長,手藝技術精湛,有的在社區經營理髮店、縫紉店多年,早已和居民們親如家人。小分隊成員平時各忙各的,一到週末便帶着工具箱集結在一起,浩浩蕩蕩挺進小區。

他們發揮各自專長,以最優惠的價格,爲大家修鞋、修傘、縫補衣服、修理電器。“我在響石嶺開鋪子快30年了,承蒙大家關照,能提供點服務,我很樂意。”唐師傅是深受街坊們歡迎的修鞋、修傘能手,爲了參加小分隊的活動,他只能關掉門店,但他總是很爽快地答應邀約、給出最有力度的折扣。

“現在到理髮店理個髮,動不動就是三十元、五十元。小分隊把服務送到家門口,也只收幾塊錢,特別好。”響石三村居民蔡師傅說,活動只要持續辦,他會一路“追隨”。

提顏值、養氣質,建設好家園更要管理好家園

從去年至今,響石嶺街道以老舊小區改造爲契機,注重發揮小區黨員帶頭作用,反覆召開“夜談會”“樓棟會”,深入宣傳動員居民參與配合,截至目前已拆除一萬多平方米違章建築,不僅拆出了環境與空間,更拆出了幹部的作風與作爲、居民的共識與信心。同時,小街小巷、城中村、農貿市場的“髒亂差”現象也得到集中整治。其中,火災隱患較大的金盆嶺竹木市場實現整體搬遷。

從羣衆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圍繞“水電路氣網梯安治”和“菜食住行購、教科文衛體、老幼站廁園”等功能元素,各個小區既做好規定動作,也不乏因地制宜的自選動作。以“改天(屋頂)、改地(雨污分流)、改網(弱電網線)、改路(道路微循環)”爲主,再統籌考慮小遊園、路燈、停車、監控系統和加裝電梯、油煙機治理等內容,50多個老舊小區顏值逐漸提升。

“提升顏值,更要培養氣質。創建美麗家園,更要守護好美麗家園。”街道黨工委書記付鐵琪所說的“氣質”,指的便是居民們能齊心協力管好身邊事的能力。爲此,街道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管理模式,全力推行網格化管理,讓服務更加精細化。

黨工委發揮“頭雁作用”,街道黨工委書記帶頭講黨課、帶頭參加黨員活動。各聯點幹部依託“石峯號主題黨日”和“主題走訪”活動,深入社區,掌握民情民意。今年以來,街道全面摸底所轄小區,逐步成立了47個小區黨支部,並推行居民議事會議制度,一大批難點、痛點問題,有了牽頭解決人。

網格員按照AB崗設置要求熟練掌握網格內所有事項信息,一批平均年齡35歲、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小姐姐”通過培訓、考覈,上崗成爲“小巷總理”。洪水圍困,她們日夜堅守;疫情來襲,她們迎難而上;老舊小區改造、人口信息普查,她們一趟一趟,敲開了居民的家門,也打開了大家的心門。

從“吐槽”到點贊,聽聽居民說變化

“這一兩年,我們小區變化確實大。”響石嶺街道仁和小區居民李先生介紹,因爲基礎設施差、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小區以前“槽點”多多。去年以來,小區公共基礎設施上的問題逐一得到改善,還興建了遊步道、小涼亭。經選舉,熱心居民袁友良一肩挑起了小區黨支部書記和業委會主任雙職,疫情期間,他主動退了回老家的火車票,組織大家巡查守點。“白天看條、晚上看燈”,在袁友良的帶動下,居民們不僅積極互助,還向區民政部門捐款捐物,形成了堅固的基層戰“疫”堡壘。如今大家又正在爲解決小區停車難題出謀劃策。

以前,優山美地小區很多電動車放在樓梯間充電,有的則拉“飛線”,不但有礙觀瞻,還存在着極大的安全隱患。小區新任業委會走馬上任之後,在每一棟居民樓前面修建停車棚、安裝充電樁,消除了安全隱患。

……

實實在在的改變帶來穩穩的幸福感。近兩年來,街道信訪案件大幅度減少,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也逐步得到化解。

幸福美好生活,響石嶺街道居民已經在路上。

(株洲晚報記者 李卉 通訊員 譚洪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