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最新一期中,郭敬明被爾冬升懟哭,引發網友熱議,我說點不一樣的吧,首先這個片段確實好看,不管是不是節目組炒作或營銷,但這個是我一段時間裏看過的綜藝裏最有話題性的片段之一,我認真看了兩遍。其次,對於郭敬明,我不粉不黑。看過兩本書,幻城,另外一本忘了名字,初中的時候。小時候看幻城確實給我震撼比較大,最深的印象在於詞藻華麗,但很快發現問題,就是重複描述過多。看過小時代,在我想休閒放鬆的時候,我會喜歡看這種無腦又熱鬧又時髦,還有點小虛榮的爆米花電影,就像慾望都市一樣,當然我同時清楚知道小時代的諸多問題。

對於郭的另一個認知是抄襲,且不承認,不道歉,接下來說說這個片段,郭的最大兩個問題:一是在演員競技類節目上,對演員之外的領域提出批評,尤其是在四位導演達成共識(這個共識不一定明講,但至少形成默契)的情況下這麼做,要麼情商低,要麼不專業,要麼渴望認同,關於這點不少同學有點評,不做贅述。二是在賽前和其他導演協商好(大致內容是彼此點評點到即止)的情況下,最後對爾導擺了一道,提出批評,對最終結果形成了可能的影響。這兩個問題板上釘釘,郭跑不掉的,但是回頭看爾導,也有問題,主要是邏輯上的。

不知道是情緒上來了,還是什麼原因,整個表達混亂又矛盾,首先,他說自己的演員不需要別人批評,自己來,然後把四個演員逐一點評一遍,主要針對問題。然而事實是郭一開始就表態,表演方面沒問題,可以說,演員最後的票數所受的影響,和爾導自身不可謂沒有關係。當然,這個影響是多方面,這只是其中之一。回過頭來看,他說他在現場說的這些話是對演員的一種保護,這是我無法理解的。其次,在他逐一批評完自己的演員之後,又說責任在自己。

不知道這個責任是指哪方面?對於演員的調教?現場的調度和把控?劇本的修改和審覈?等等?我對於影視創作並不是很懂,但是我想爾導大概意思就是這個。既然是這樣,爲什麼郭對自己提出質疑的時候給與反駁?反駁我可以理解,畢竟幾位導演賽前協商好(彼此點評點到即止),出爾反爾就是該打。反駁也好,生氣也好,現場發飆都沒有問題,但是無端提出自己演員的問題,以此做擋箭牌,事了還加一句“我是在保護你們”,這就有點,其實這件事,本質上就和前幾期李成儒批評陳凱歌的無極,陳凱歌回懟李成儒的事情是一樣的。

陳凱歌說的那段話,真·文化人,很精妙,頗有魯迅的風範。而這次的事情,說實話,兩位導演道行和個性對比表露無遺。我非常理解爾導,就像是犯小人的感覺。我不說什麼節目炒作之類有的沒的,我只說我看見的東西。這場全民狂歡裏,在爾導的回應有這麼大的邏輯漏洞的前提下爲什麼仍然能挺直腰桿,在現場抬頭挺胸,你們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爾導絕對有站得住腳的理由,但也有不妥當的地方,這點我相信他自己也絕對能意識到,但在矛盾面前爲什麼這麼有底氣?你們明白我想表達什麼嗎?我想說的是,因爲他面對的是郭敬明。

成熟的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綜合體,有好的有壞的,有不好不壞的。我不是呼籲大家忽略不好的,而是我十分警惕那些高度一致的輿論。我相信很多人聽過一本書名,叫《烏合之衆》。個體是智慧的,而羣體的智商往往會跌落,這種後果是羣體當中的個體難以察覺的。我相信很多人喜歡看彈幕,而事實上,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不開彈幕覺得安靜,開了彈幕又覺得煩?尤其是看到對某人某事的評論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就比如前幾期郭導演的《畫皮》,彈幕幾乎是畫面美,很不錯之類的一邊倒。

但平心而論,這個片段問題真的太大了,節奏,演員,妝容等等都是硬傷。我不否認網絡有記憶,對於郭的劣跡擺在那裏,抹不掉。但是你能否認他是一個立體的人嗎?愛出風頭不假,但有時候的點評確實是到位的。審美單一,但也能在一個方面做到極致。我只是希望,能夠就事論事。一個人身上的標籤不能代表全部,過去也不能代表現在,甚至同一件事,昨天和今天立場都會發生變化。存在即是合理這句話或許是錯的,但是我覺得可以換個說法可能大家更能理解,一切交給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