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

媒體探班

11月25日,凱迪拉克傾情呈現的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正式向探班媒體揭開神祕面紗。

由上汽通用汽車凱迪拉克品牌原創出品的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由第三屆華語戲劇節最佳導演周可執導編劇,知名演員週一圍、朱珠領銜主演。着力展現探索、創新、實踐、挑戰的勇氣和態度。整部劇立於當下思潮前沿,直擊熱點話題,力求打破話劇與電影的界限,並聚合了業內衆多頂尖專業人士和製作團隊,更首次運用超高屏幕的多媒體表現形式,呈現給觀衆震撼人心的視聽感官體驗。

·理念呈現·

「“人與科技關係”的雙重思考」

“我們爲什麼會不斷陷入時間的循環當中?爲什麼人總在犯同樣的錯誤?”

“後疫情時代,人類將如何與科技、自然相處?人類將被科技主宰,還是成爲科技的主宰?”

——在創作過程中,《芯上人》創作團隊着重思考了這兩個問題,加上凱迪拉克提出的一個基本想法:當一個人不斷陷入時間的循環漩渦。主創團隊最終將其定位爲一部融合科幻與懸疑,通過講述關於“科技與人性的未來”爲主旨的舞臺劇。

△導演、編劇周可

《芯上人》的故事就設定發生在2030年,因十年前瘟疫慘劇而致力於幫助人類克服自身缺陷的科學家Frank,迷失在 “完美芯片”製造的高科技假象中,最終在女友Anna的幫助下,重新理解人性與科技之間關係。

△排練現場

·實驗性表達·

「全新科技模式+傳統舞臺手段」

“時間旋渦”的概念在《黑鏡》《盜夢空間》《香草的天空》《土撥鼠之日》等影視劇都有類似的表現,但這類極具電影鏡頭感的表達如何在劇場舞臺上展現?

《芯上人》劇組做了不少實驗性表達,爲什麼把《芯上人》定義爲超體驗影音劇,就是因爲題材問題——劇本參照了電影構造,設定爲四幕劇,同時劇組增加了許多影像、多媒體元素——雪山、星空、兩人的過往、一些身體檢測數據、芯片計算出的答案、支撐理論的迷宮,都需要影像團隊或多媒體團隊提前做三維建模。

排練現場

爲了能讓觀衆體驗到2030年沉浸式的科技效果,舞美設計沈力說服周可採用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整個舞臺是弧形,9米高像imax一樣的巨幕投影,演員站在這裏顯得非常渺小,也正契合了劇中臺詞“人可以很偉大,也可以很渺小”。

△排練現場

而音樂、舞蹈等傳統舞臺手段則有效地幫助了主角實現內心心理的具象化。Frank內心不斷的懷疑和“時間是一種假象”的設定也讓歌曲、舞蹈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性。編舞凱文·波拉克的編舞動作也都是有內在原因的,羣舞的出現,也許是代表未來生活的機器人,也許是若干個Frank自己,也許是Frank的某種意識——從而讓文本有更豐富的表達。

△排練現場

·表演挑戰·

「“心”和“芯”的牽絆」

《芯上人》的故事一波三折,該劇的戲劇性衝突不是偶然,而是完全由男女主角的性格驅動的。Frank和Anna一個側重頭腦,一個側重心靈;一個探索物理芯片,一個研究星空和宇宙。理念、精神完全不同的兩人經歷的更多是有着深刻生命體悟、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自我認知的旅程——周可認爲,也只有這樣特殊的愛情故事方能撐起大劇場所需的龐大敘事。

△排練現場

當然,這對全組演員——週一圍、朱珠、顧鑫、範禕琳、馬冠英、黃笑微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以往戲劇是劇組先排好戲,技術部門再加入配合;這次周可則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跟技術部門溝通,在技術支撐情況下把整個戲構建起來後,演員排練時才能大致瞭解面臨的是什麼畫面。

Anna一角對聲音和肢體要求很高。第一次演舞臺劇的朱珠跟着劇組做了不少聲音、肢體的訓練。對於她來說,演舞臺劇需要放大聲音和肢體的同時又要保證是真實的情感,二者很難平衡。

△排練現場

整整100分鐘的演出,週一圍基本都沒有時間下場,差不多全程都在臺上。除了揣摩角色,他還需要額外關注“卡點”問題。導演周可表示,因爲多媒體和影像的配合,演員的表演有很強的時間限制,晃一下神,影像就消失了,舞臺上也沒有對手演員可以幫忙補救。這同時也要求演員必須更內在地表達,在影像和多媒體的配合中充分體驗“心”和“芯”的牽絆,互相限制,互相給與。

△排練現場

“所有的偉大,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和劇中人一樣,《芯上人》也是一次冒險的、完全實驗性的創作。主創團隊無法預知觀衆的喜好,但藉助舞臺劇這一載體,所有工作人員把自己的想象和設想創意性地結合在了一起。科技與人性、感性與理性,勇敢,也許不完美,《芯上人》想表達的所有內核,本身就完整呈現在了劇組裏。

凱迪拉克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2020年12月4日—2020年12月6日

演出地點:上海 • 上音歌劇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