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得珍惜”,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

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可真能做到的不多。

在這句話裏,“懂”最重要嗎?

不,比它還重要是懂之後怎樣去做。

有一部分懂得珍惜的人,比那些不懂的珍惜的人失去的還要多。

比如《水滸傳》裏的青面獸楊志。

楊志是五侯楊令公之後,是當朝的武舉人。

他懂得珍惜,可也正是這“懂”,讓他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很多很多。

失陷花石綱後,他選擇逃避,不敢回去擔責;生辰綱被劫之後,他再次選擇逃避,還是不敢回去擔責,等等。

這些,都是因他做到了“懂得珍惜”所致。

因爲,他的珍惜,做的太過。

越是小心翼翼,越犯錯。

楊志爲何如此小心翼翼呢?

因爲他的地位來之不易,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應了武舉人就擁有了一切,必須要珍惜。

梁山泊的另一位好漢,讓我們明白了楊志的苦衷,明白了他的地位有多麼的來之不易,清楚了楊志爲何因懂得珍惜而失去了太多。

哪位好漢呢?

百勝將韓滔。

一、武舉之別

梁山泊好漢中應過武舉的有兩位,楊志和韓滔。

事業上起點相同的兩位,在官場的地位卻有着天壤之別。

這也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一大特點,有過相同經歷、相同官職等的好漢,必定有着非常大的區別,這一點與現實完美銜接。

應了武舉之後,楊志爲任殿帥府制使,韓滔爲陳州團練使。

制使,宋代爲殿前司所屬下級軍職;團練使,全名爲團練守捉使,唐代官制,負責一方團練的軍事官職,宋代因重文輕武,團練使僅是虛銜,爲武臣寄祿官,無定員,無職掌,不駐本州。

通過軍職介紹,楊志和韓滔的地位誰高誰低一目瞭然。

楊志在京城,職階不高,但也是天子腳下,機會多多,韓滔只是個虛職,只能憑藉應過武舉得來的名聲等待機會。

相比於唐代的武舉制度,宋代的武舉考試注重文武雙全,除去武學比拼之外,還要考問軍事策略,也就是兵法。

武舉不如文舉,但也是個頂個的人才。

很多朋友認爲韓滔浪得虛名,綽號“百勝將”是一種諷刺。

其實不是,他的綽號與後來的戰場表現無關,與武舉考試有關,不能百戰百勝,也就不可能是武舉人了。

因此,他大聚義42的排名也就不奇怪了,不管他上梁山泊後立功多少,宋江都會給他較高的排名,實力擺在那裏,文武雙全,未來可期。

同爲武舉,分配的工作相差甚大,宋代百餘位武舉不可能都安排在天子腳下,楊志的安排不錯,原因是他的家族背景。

楊志是五侯楊令公之後,韓滔沒有那樣的背景,即便不是寒門之後,其家族地位也不會很高。

這個問題很現實,有些殘酷。

現實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兩位能力、品德等基本相同的人,其中一個非常成功,另一個原地踏步,原因基本上是家庭背景所致。

這就是差距,很現實,很殘酷。

楊志之所以那樣的小心翼翼,原因便是這個,他比誰都清楚不是所有的武舉人都能在天子腳下當差,比誰都明白自己的制使一職來的有多麼不易。

他懂得珍惜,卻也因這懂得而格外小心,最終迷失了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嘲笑韓滔,笑他這個武舉名不副實。

其實不然,我們更應該稱讚韓滔。

寒門之後應了武舉,綽號是能力的體現,而不是外貌的體現,虛銜身份還能得到雙鞭呼延灼那樣的名將賞識,這些比楊志強太多。

韓滔弱不在能力,而是出身。

人活於世,遭別人諷刺和諷刺別人的事常有。

遭別人諷刺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生悶氣,做好自己就行了;諷刺別人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事實,話不能亂說。

二、聽勸投降

有些朋友嘲笑韓滔是因他與梁山泊好漢對陣未有勝蹟,配不上“百勝將”的綽號。

那我們看看他都與誰對陣過。

首次對陣是與原青州指揮司統制霹靂火秦明,戰二十餘合感到力怯,在呼延灼的掩護下退走。

沒敗也是敗,但不丟人,對手是秦明,梁山泊五虎將之一,但從武藝排名來看,秦明能進前二十。

所以說,韓滔此戰敗陣只是實力懸殊的體現,並非輕敵冒進等原因所致。

第二戰是混戰,韓滔在亂軍之中被赤發鬼劉唐和摸着天杜遷擒獲。

此戰完敗,但也不丟人,梁山泊好漢以多勝少並不光彩。

兩戰,韓滔都沒讓大家看到“百勝將”的風采,但他也沒犯錯,都是敗在實力上。

這樣的敗陣,不該遭到諷刺。

其後,在天目將彭玘的勸說下,韓滔投降。

這也是大家諷刺他的一個點,食宋之祿,爲宋之官,應感宋之德,爲宋之憂。

可是,不投降就算不被殺而回到朝廷,他也會成爲戴罪羔羊。

那個時候,韓滔一輩子都不可能出頭了。

最重要的是,韓滔清楚像他那樣無背景的武舉,在朝廷幾乎是永無出頭之日的,若不是呼延灼想起他,他那虛銜可能要虛到死了。

投降並不光彩,但也是韓滔唯一的選擇和出路。

書生不稱讚投降派,僅僅是針對小說的故事情節做出的一個結論。

三、箭射索超

原著道:“索超縱馬,直挺秦明。二匹劣馬相交,兩般軍器並舉,衆軍吶喊。鬥過二十餘合,不分勝敗。宋江軍中,先鋒隊裏轉過韓滔,就馬上拈弓搭箭,覷的索超較親,颼地只一箭,正中索超左臂。撇了大斧,回馬望本陣便走。”

秦明的戲,硬生生的被韓滔搶了。

秦明與索超的對陣並不精彩,精彩的是韓滔的那一箭。

這一箭不如小李廣花榮的神箭,也沒能射死索超,但這一箭射的精彩,沒點真本事,說不定就射中秦明瞭;射出這一箭也左右了戰局,索超逃回,宋江指揮軍隊卷殺過去,大名府守軍大敗,否則等到秦明磨磨唧唧跟索超打成平手或者不敵索超的時候,梁山軍就沒那麼容易勝利了。

這是韓滔上梁山泊後最出彩的一戰,只用了一箭。

這一箭雖沒能讓宋江對他刮目相看,但也讓宋江清楚了韓滔是有真本事的武將,可以一用。

大聚義排名之後,韓滔沒有太過出彩的表現。

四、慘烈結局

招安之後的破遼國,韓滔擔任呼延灼的副將,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火星陣,還與彭玘一同擒獲遼國“二十八宿”中的柳土獐雷春、翼火蛇狄聖兩員番將。

立功不算多,但在呼延灼的光環之下能取得這樣的功勞,也算不錯了。

征討方臘時,韓滔陣亡。

宋軍攻打常州,韓滔與常州副將金節交戰,金節敗退,韓滔緊追不捨,方臘江南十二神之一的潤州統制官“太歲神”高可立趁機放箭射中韓滔面頰,韓滔負傷落馬,同爲江南十二神之一的潤州統制官“霹靂神”張近仁搶上,一槍刺中韓滔咽喉,將韓滔刺死。

後來,喪門神鮑旭殺死張近仁,也算給韓滔報仇了。

此戰韓滔一人牽制了敵方三位將領,給其他兄弟減輕了壓力。

韓滔,其實死於運氣不佳,因爲金節有歸降大宋之心,故意要本隊陣亂,趁亂撥馬回陣。

假如金節沒有投降之心,便會與韓滔死戰到底,韓滔也不至於被高可立射中,也就不可能被張近仁殺死了。

韓滔之死,雖沒有井木犴郝思文和浪裏白跳張順慘,但也很慘烈了。

結語:

百勝將,名副其實,韓滔文武雙全。

他還有一個優點,從未抱怨。

一般情況下,因出身不及他人而不受重用或不如他人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抱怨,但韓滔沒有,一直等待機會,直到被呼延灼徵召。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出身固然重要,可沒那樣的命的情況下,抱怨一點沒用。

與其抱怨,不如把抱怨的時間和心思花在加強自己能力上,“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雖然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但道理不虛。

在沒有成功之前,能做的只有一點,多多積累,做好充分準備。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