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段段往昔,似乎是年紀漸長以後,才慢慢明白那些年裏,爲什麼爸爸媽媽走在大街小巷偶爾提及當初時會語氣悵然,彷彿失去的不只是時間,也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譬如,一家熟悉到骨子裏的小店,在漫長的時光再尋不到,曾經習慣的食物、物件……一點點變成記憶泛白的空無,怎能忍住心頭那一抹對時間無情的怨恨?

幸而,這個世間總有固守過去的癡人,數十年如一日,只爲留存那一份回憶,一如那皇城根下的最後一家國營副食店。

現在說副食,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超市琳琅滿目的貨物架和寬闊整潔的店面。但在很早很早以前,衚衕口、街巷末,一家小小店鋪即能撐起一個區域居民的生活所需。

若是再加上"國營"二字,那便意味着"鐵飯碗"。

可惜隨着時代發展,它們多數已湮沒在時間浪潮裏,僅剩下一家國營副食店,爲老街坊、爲慕名而來的人們,留住一點點老味道。

01,往昔,有跡可循

這家國營副食店的名字叫趙府街副食店,坐落在繁華北京城鼓樓北側趙府街上,門牌號是六十七。

寬不到七米的狹小衚衕,老舊的門面和裝修,看起來既不顯眼,也不奢華,可它卻是這條衚衕內最受歡迎的景點,甚至有慕名而來的遊人,穿越千里、萬里,只爲能在店內駐足片刻。

爲什麼這家店如此受人們青睞?原因要從副食店本身說起。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五六年,那時的人們不用現金買東西,而是憑藉一張張票據來換取生活所需。

副食店剛營業時,店面足有一百餘平米,店員百名,爲整個衚衕將近一千三百戶的人家提供副食,是由這裏的居民集資成立的"合作社",也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最尋常的存在。

可惜,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周邊超市、菜場不斷興起,副食店便漸漸陷入落寞,店面亦在一點點縮小,直至如今狹小的面積。

現在的店主人喚李瑞生,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京城人,自一九八七年借調至此副食店內當店員,三十餘年間再未離開這家小小店鋪,似乎把餘生都奉獻給了它。

李瑞生對此副食店的感情非常深厚,哪怕店員從百人減少到四人、兩人,哪怕曾經的"鐵飯碗"早就成爲時代的淘汰品,他亦不願意捨棄它。

於他而言,店在、回憶就在,店裏的一切皆保存原樣、往昔便有跡可循,因而他在二零零六年中和奧士凱連鎖公司簽訂了一份承包合同,成爲副食店的主理人,既負責店內貨物售賣,也自行承擔店鋪所有盈虧。

一家似乎留住舊時光的副食店,哪怕並非熟悉的那家,可看到相同的店面擺設,看到相同的貨物,還是能喚起人們心底最深的那份記掛和懷念,不是嗎?

02,點滴,皆是原樣

從李瑞生接手這家副食店開始,他便一直未曾動過店內任何擺設和事物,老舊的風扇、佈滿滄桑痕跡的黃棕色木頭櫃臺、老式算盤和檯秤……

甚至貨架上方懸掛的商品宣傳畫也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風格,商品的陳列方式幾十年如一日沒有變化。

有客人說,走入這家副食店,好似誤闖哆啦A夢的任意門,瞬間返回過去,返回記憶深處的熟悉場景中。

當然,除卻保持原樣的店面陳設,副食店內售賣的商品同樣是人們無比懷念的曾經。

需要自拎瓶子散打的醬油和醋,佔據北京人回憶一部分的"二八醬",適合製作炸醬麪和麻醬麪的黃醬,店內最受歡迎的香油和以醃黃瓜、醃蘿蔔乾、辣芥絲爲主的醬菜等等,都是老北京街坊最熟悉的味道。

李瑞生說,地道的北京人對日常飲食非常挑剔,唯有真正懂得、真正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才能掌握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才能經營好副食這門生意。

比如,北京人的早餐桌上,一定要準備幾樣醬菜,每天不能重樣,並且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節日亦要有不同的配菜。

總之,正因他對北京人的熟悉,纔有了副食店數十年的老顧客、回頭客。

與此同時,李瑞生也會爲外地遊客準備一份老北京食譜,他親自書寫的炸醬麪製作方法就貼在店內最顯眼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對着它拍照。

如果是已經絕版的食物,李瑞生會把它們的照片擺放在貨架上方,像是以前小孩子偏愛的代藕粉、黃色包裝的固體醬油以及沒有菸嘴的大前門煙等等,皆被他用另外一種方法好好保存下來了。

似乎這家副食店內的點點滴滴,都是數十年前的原樣,讓人一看,即心生懷念,不肯輕易離開。

03,如果,不會老去

對李瑞生來說,這家副食店並非沒有危機,即便如今的它,因老舊模樣和老舊味道獲得大衆青睞,日日打卡人流量超多。

但歲月會流逝,他也會老去,如果等他老到無力打理店鋪,那麼這家副食店會不會亦只能成爲諸多記憶中再難尋見的存在之一?

他想要爲副食店招工,想要延續副食店的生命,奈何困難重重,無法輕易實現,理由很簡單。

其一,副食店的工作枯燥、工資不高,根本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工作需求。

其二,倘若想要經營好這家副食店,最關鍵的便是符合副食店發展的傳統經營理念,怎樣合理進貨,怎樣售賣,都需要經營者耐心研究學習。

否則顧客一個問題便能把你問住,畢竟這家副食店販賣的可不只是貨物,也是舊回憶和舊文化。

甚至,副食店內看似簡單的打醬油、打麻將工作也暗含技巧,需要長久訓練的手感,以及如何計量、如何記賬等等,都是除卻副食店,別處再難見到和學習到的老傳統。

因而,別看這家副食店似乎是在販賣舊情懷,實際上它也是一種時代記憶,是一種舊時光的存在證明。

同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消失了再也尋不回的珍貴。希望李老能夠如願招到徒弟,希望趙府街副食店的未來可以繼續。

文/南宮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