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飞过广东岩,哥你问妹哪乡来?

妹是游乡看四景,哥不嫌弃妹来挨!

燕子飞过广东城,哥你问妹哪乡行?

妹是游乡看四景,哥不嫌弃妹来跟!”

这是都匀市融媒体中心“走进百岁老人之家”采访组来到沅江源之剑江河上游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斗篷山村苦竹寨采访101岁侗族农民女寿星吴荣英家时,她以唱迎客歌(“情歌”)的方式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与吴寿星全家合影

吴荣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信息显示:“吴荣英,女,侗族,1920年农历11月23日”。

吴寿星的精神状态好、记忆清晰,能够基本讲述她本人半个世纪来的大致人生经历。

我出生在原谷江乡(公社)大江小坝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有4兄妹(3男1女),我排行老二,其1个哥和2个弟弟均在80多岁后去世。

老家距离我现在居住地仅10来里远,这里周边有苦竹寨、栗木寨、谷江、大江、边江、谷丰、黄河、胡广乃至贵定摆洗等少数民族村寨,解放以前,大江有个小乡场,每逢赶场天或民族节日,周边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会汇集一起,交易土特产、走亲戚、交朋结友,对唱山歌(“情歌”),找对象谈恋爱。

吴寿星腼腆地说,我和老伴罗全登是通过赶场相遇,年轻人聚集对“情歌”走在一起的,我是侗族、他是布依族,少数民族都会唱歌玩耍,我17岁就出嫁到苦竹寨与小我4岁的罗全登家的,那时候,罗家也有5兄妹,两家都穷,我们地方高寒、偏远闭塞,周边都是深山老林,每年种的粮食差大半年不够吃,经常去帮地主家“打长工”,靠挖野菜山货等维持生活。

吴寿星溜鸟

我们勤俭持家,常年在家做农活,自酿米(红薯)酒,自己种棉花纺线织布做衣服,没有通公路之前,我们赶都匀城的场,来回要走7、8个小时,天不亮就背着土产品出门,带着饭团当午饭,走了一弯又一弯,爬坡上坎,赶到都匀场低价卖了,买点煤油、盐巴,赶紧往回走,有时走到半路天也黑了,只有打着火把进屋。

我们生育了4个子女(3男1女),那时候尽管家庭生活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送娃娃进学堂读书识字,让他们不吃没有文化的亏,其中老三学习刻苦,从都匀三中毕业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成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村第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我大女婿是教书的,家庭条件稍好点,经常拿粮票送给老三读书,才支撑他读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他已退休了。

都匀解放后,普通农民重新分配土地,我还当过生产队的小组长。我80多岁了还可以爬坡上坎、田间地头到处转,做活路。我老伴73岁时因病去世。我们寨子80岁以上的老人有1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5人,其中我的妯娌吴应芝也是96岁高龄了。

现在的社会与旧社会是两重天,还是新社会好,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我也要争取再多活几年,我们五代同堂50多人,其中、孙子重孙中有的是大学生、军人、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和村干部。

吴寿星的儿媳妇陆光群说,我嫁到罗家来20多年了,从没有和公婆吵过架红过脸,全家人和睦相处,遇到困难和事情都是商商量量的,婆婆妈对我们晚辈也好,也没有提出过分要求,从没有提出分家,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孙“一碗水端平”,从不分心,都是一个大家庭,粗茶淡饭一起吃,从不开“小灶”。我们家还被村委会评为“好孝心示范户”,孙子退役回乡成为“公益事业带头人”。

孝心示范户牌子

吴寿星的儿子罗永茂说,我母亲身体一直都很好,只是95岁那年,因患胆结石做过切除手术,住院治疗两个月就康复。还有就是今年4月中旬,她在家坐着用手搓洗衣服时,不小心摔倒成骨折,医治及时,恢复很好。现在都还可以做扫地、烧开水煮饭等简单家务。

陆光群说,我婆妈年轻时候喜欢唱歌喝酒,现在经常都还喝点米酒,经常教年轻人对唱山歌(情歌),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记性好,没有歌本,随口唱。

说起唱山歌,吴寿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儿媳在旁边鼓励她说,“妈,你不要不好意思嘛,你之前都在教我们唱了嘛,大胆地唱出来,让记者记录下来,让年轻人唱好玩嘛。”

陪同记者一起采访的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森,向吴寿星赠送两瓶价值800元的“原生态清炖石蛙养生汤”,现场开瓶,让吴寿星尝一尝,她喝了石蛙养生汤后开心地又即兴连说带唱来了几首迎客歌:

“太阳不出在云中,太阳越晒花越红;

你们来到我住所,你们多玩一时钟;

太阳不出在云边,太阳越晒花越鲜;

你们来到我住所,你们多玩一时间。”

“燕子飞过广东岩,你们是远乡远路来;

你们来到我家坐,少有递烟倒茶来;

燕子飞过广东城,你们是远乡远路人;

你们来到我家坐,少了递烟倒香人。”

据了解,斗篷山村、谷江村、胡广村等剑江河源头一带,有着十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纯天然的最佳康养去处,大山里的人寿命都比较长。仅绿茵湖办事处辖区的剑江河上游邦水、谷江河谷一带居住的人口中,9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90多人,100岁以上老人有4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