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壓縮機行業裏

有人稱他爲“大師”

有人叫他“專家”

因爲他在數控機牀加工操作方面

取得過諸多的“第一”

從壓縮機行業的“門外漢”

到這一領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才

安瑞科(蚌埠)壓縮機有限公司

數控五軸加工中心操作工董宏傑

靠的是堅定的信念、執着的匠心

和勇於拼搏的精神

1997年剛進公司時,會計專業出身的董宏傑對於機械行業一無所知,既不瞭解生產工藝,更看不懂圖紙。

董宏傑從學徒工做起,每天跟在老師傅後面苦練基本功,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機械加工、維修、編程等知識,並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總結經驗、苦心摸索。

2003年,學有所成的董宏傑轉入核心部門——數控加工中心,成爲公司的技術骨幹。36歲那年,董宏傑參加了成人高考,獲得了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本科學歷。彼時,有人質疑他只爲“鍍金”,他卻認爲:“多懂一個刀具使用方法,多瞭解一種刀具材質,眼界就打開了! ”

憑着這股子鑽勁和韌性,董宏傑帶領團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在數控機械加工生產中,尋找加工座標點一直是難題。因爲座標偏差的問題,經常導致工件報廢和返修。2013年起,董宏傑自學機牀參數和宏程序,經過反覆試驗,成功摸索出“一分鐘工作法”, 即讓機牀根據一個起始原點自動運算工件各個加工面座標點的方式。過去,操作人員往往花費三四個小時才能找到一個座標原點,現在利用機牀參數和宏程序的配合使用,讓機牀自動計算座標,前後只需要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即可精準而快速地加工大型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很長一段時間內,囿於國內的壓縮機產品製造水平,我國高端壓縮機市場只能依賴進口。“中國要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光靠外國產品肯定不行。”2011年,不肯服輸的董宏傑參與了高速壓縮機M012產品機身試製。

此後幾個月的時間裏,加班加點成了常態,忙起來連午飯都顧不上喫,他經常工作到凌晨。功夫不負有心人,新產品的試製獲得成功,一舉打破了國外高端壓縮機長期壟斷的局面,成爲公司走向國際市場的拳頭產品。

至今,該產品已生產約300臺套,每一臺機身都由董宏傑親自參與制造,實現產值超過6個億。2014年,董宏傑又參與了1500轉高速機型M021產品機身試製並獲得成功,至今在國內市場幾乎沒有企業可以與之競爭,該機型也成爲打入國際市場的主力機型。

工作中,董宏傑潛心創新、自制數控專用刀具。爲了節約成本,董宏傑根據多年經驗設計了一種特殊刀具——將刀座、刀盤、刀頭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銑削、鑽削等各種處理加工,再巧妙地組合起來——只需600元成本,加工同樣的產品2個小時,工作效率提高28倍。這項創新成果得到普遍認可,也因此榮獲第二屆“蚌埠市職工創新”特等獎。兩年後,他的又一項創新成果“連桿螺釘孔自制工裝”獲得了第三屆 “蚌埠市職工創新”特等獎。2017年,“董宏傑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成立,通過傳、幫、帶,先後培養了十餘位數控操作工,爲企業發展儲備人才,2019年8月被評爲“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從技術門外漢成長爲技術尖兵

一路走來

董宏傑收穫了無數的讚美和榮譽

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技術能手、

江淮工匠標兵、江淮十大傑出工匠、

2017年入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名單……

儘管取得了諸多“第一”

47歲的董宏傑至今仍紮根於生產一線

堅持在平凡崗位上破解生產難題

成爲壓縮機行業數控操作領域的一面旗幟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陳春怡

編輯:成 凱

校檢:袁玉柱

監製:成 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