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破浪圖文組

文|張海靈

有人說,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長時間只做一件事。也有人說,在"快餐文化"蔚然成風的今天,人人都在搶時間,已經很少有人會爲了一件事耗費長時間的耐心和等待,即便有,那也是極少數的"傻子"。因爲,誰也說不準等待我們的是成功還是失敗。

短視頻行業或許是驗證"快餐文化"很好的例子,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就連向來富有內涵的汽車設計,似乎都成爲了"快餐文化"的衆矢之的,爲了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一衆車企開始"快餐文化"的設計,比如爲了拉大車頭寬度,將進氣格柵儘可能做大;又比如爲了增加前臉的一體感,將車頭和大燈打通;再比如現在滿大街的貫穿式尾燈和流水轉向燈,可見各個車企的目的和做法都大同小異。

但要說這種設計有沒有錯,還得辯證來看了,畢竟我們現在能看到很多車企都沒有醜車了,大家顏值都在線,可大家長得都千篇一律啊,從人的審美疲勞曲線來看,初看這些車的外觀充滿美感,可看多了內心不免產生一種厭倦。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要做出自己的風格。其實汽車設計並不是上面的"貫穿式尾燈"、"流水轉向燈"之類的名詞,而是比例、姿態、曲面等兼顧虛實的設計規範,也許稱之爲設計"語言"更貼切,因爲好的設計就像一門語言,能夠承載起傳達與溝通的工具屬性。

當下的汽車設計留給消費者的印象更多是"年輕運動化"、"大氣"等萬能的形容詞,除此之外,幾乎不會給你留下任何印象了。當下的汽車市場需要一些極富內涵的設計思想,需要一些直擊心靈的輪廓線條,而不是一味的裝睡"撈錢"。

我不知道會由誰來敲醒這羣裝睡的人,也不知道此次福特中國在車展展示的"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能否成功,但我這次有幸與福特中國設計中心設計經理陳亮進行了一次面對面交談,其中確實有些東西值得探討。

何謂"勢能美學"

在與陳亮先生交談之前,他先給我介紹了本次車展帶來的"勢能美學"概念藝術裝置,其也將成爲福特未來在中國的新車設計藍本。

根據陳亮先生的介紹,該裝置通過雕塑與不斷切換的屏幕畫面結合,從動、創、力三個維度揭示福特在未來的設計亮點。

從動的維度來看,該裝置通過修長的型面和一直從引擎蓋貫穿到車尾的犀利線條展現出流暢的空氣動力學,非常有速度感。這也預示了福特未來的產品能夠給消費者更直觀的視覺上的信息傳遞,通過車身外觀設計讓消費者一看到就感覺是一臺速度很快的車。

從創的維度來看,該裝置前部設計用了許多數字參數化的設計,比如雕塑中八邊形格柵設計就結合了智能開合進氣格柵。科技是未來汽車必不可少的元素,隨着90後成爲消費者主力,福特將會通過更多的視覺暗示來表現它的不容易感知的技術。

從力的維度來看,該裝置保留了美系車一貫的力量感,從大面積型面運用到車身前部下沉式片狀受光面設計和飽滿的車身就能感知到該裝置保留了傳統美系車的肌肉感。

或許你們看過之後覺得這個只是一個類似於汽車車身的設計概念和初版的油泥模型,都是很虛的東西。但通過這套概念性的藝術裝置,我覺得福特是想向中國消費者傳達一個消息:福特以後不僅只有歐洲式設計和美式設計,還將有中國式設計。其將把本土消費的審美,通過本土設計師的角度融入進去。

因爲根據陳亮先生透露,這個裝置由中國團隊擔任構想主力,而同時也運用了福特國際化的設計團隊,對設計構想進行相關的數據構建,再返回到中國國內進行呈現和展示。

這對於在中國市場的福特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因素。畢竟現在越來越本土化的設計也是目前合資品牌逐步轉變的一個產品特性,就連豐田都推出了特供車凌尚和傲瀾。

與過去有何不同

近些年的福特,轎車的設計以"馬丁臉"見長,SUV使用的則是六邊形的進氣格柵和開眼角大燈的造型,它們既有別於傳統的福特前臉,也保留了福特家族的部分傳承,但就是不怎麼驚豔,而且近些年福特的銷量平平。

對比其他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開始注重外觀設計後,無論是轎車還是SUV,福特推出的產品在造型上已經或多或少的呈現出了乏善可陳的形象。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福特宣佈要復興林肯品牌,因此福特需要爲林肯讓路,放慢了新車投放的速度;另一方面由於福特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奉行的歐洲福特和美國福特並行的策略,在福特統一全球設計的過程中遭遇了一些風格上的衝突。

這也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福特在新車造型上儘可能多方面的考慮全球市場的審美,繼而喪失了很多原有的韻味。比如翼虎改款前明明是典型的歐洲式設計,改款後卻參雜了一些美國福特的特徵自然就不討喜了,銷量自然就不好了。

因此,爲了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審美,自2018年開始,福特中國設計團隊就從單一的設計工作室開始向全功能設計中心發展,只是中國設計團隊於今年纔開始作用於福特的國產車型(福克斯獵裝版前格柵造型),如果希望看到從包括車的細節在內的福特全新設計,還是要期待福特全新一代的產品。

不過,陳亮先生還是透露了一些產品設計與主流設計的不同,比如現在許多車企認爲電動車就要將功能最大化,普遍體現就是將A柱前移,但這樣的做法會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是安全上的因素,一方面則是破壞了車輛整體的比例與視覺效果。因此在與時俱進的同時,福特將會堅持一些自己關於美學的看法。

而且,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位於上海楊浦區福特"福創谷"的福特中國設計中心正式落成。不管是從佔地面積、人員配置,還是從設備上來講,都大大超越了之前位於上海陸家嘴的福特中國設計工作室。其可以實現包括從最開始的設計調研,到產品開發,以及最後模型製作一整套設計流程。

此外,我還在各大招聘網站看見福特中國設計中心招聘不同設計功能的年輕設計師。

可見,福特想要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有多堅定。

車談君觀察

當下"撞衫"已被越來越多年輕人所忌諱,可爲什麼許多車企還是要給消費者設計出一大堆樣子差不多的車呢?消費者並不會因爲大家開上了一樣的車就具有共同的話題或歸屬感,當下消費者追捧的通過軟件定義汽車實現千車千面就證明消費者喜歡擁有專屬的設計。

設計的本質其實是車企與用戶的溝通媒介,用戶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審美,車企可以根據用戶的審美影響產品。但這並不意味着盲從用戶,尤其是用戶需要什麼就往車上加上什麼的車企,用戶需要的是設計師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設計汽車,而不是讓用戶取代設計師,否則汽車設計師可以失業了。

近年來,汽車設計已經呈現出"快餐文化"的特質,雖然現在說福特的成果還爲時過早,但"快餐文化"的設計成風,我希望有人來敲醒這羣裝睡的人,讓汽車迴歸富有內涵的設計。

不撞衫,不快餐,應該是汽車設計的最低門檻,現在看來卻成了高門檻。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

-END-

相關文章